韩冈的心情还是很不好的样子,沉着脸,“王希烈走了?”
韩铉点头,“儿子送他上了车。”
“王希烈走之前说了什么?”
“只说多谢大人。”韩铉领会到韩冈的意思,解释道,“周围人太多,估计有些话是不好说。”
“没说也好。”韩冈道,“他放心,为父也放心。”
韩铉眨着眼睛,期待地望着韩冈,希望韩冈能说得更多一点。但韩冈挥挥手,就让韩铉退下去了。
韩铉失望地出门,回头望了书房大门一眼,尽是不忿,这吊胃口掉得太恨人了。
王中正告老,而且是听从韩冈的建议,离开京城,去关西定居。
一家老小数百口,铁路总局安排了一列专列。韩冈就没去送了,而是让儿子去送行。
王中正病重,韩冈去探望,士林舆论都没说韩冈不是,反倒是说他念旧情。
王中正告老,报纸上还将他的功绩给罗列了一下。
王中正虽然是阉宦,但在京师中名声还是很不错。主要还是被韩冈控制的新闻媒体没有去抹黑他,甚至是因为韩冈,而得到民间舆论的照顾。
熙宁初年的时候,王中正听命出京,横山攻略,熙河开拓,他都参与了。而且在其中,出了死力。被旧党控制的京师士林。当时把他好一顿痛骂,甚至将之视为国之大患,宫中大贼。但随着旧党彻底倒台,新党上位,王中正的名声也渐渐好了起来。
在他领兵定西南后,王中正在京城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就快要赶上曾经历经百余战,身被七十二处旧创,声威显赫,名震当代的内侍名将秦翰。
等到韩冈功绩显于当世,地位日渐提高,前后两次宫变中,王中正又始终忠心耿耿,他在横山攻略和熙河开拓中的贡献,便一点点地被报纸“挖了出来”,公布于世人——罗兀城与韩冈一同断后,熙河路中,又帮助韩冈连挡了几道诏书,保住了熙河不失,借着韩冈的光,王中正的光辉形象越发的高大了起来。
虽然是阉人,但名声可以与寻常的名臣相比。这一回报纸上,也将其称之为义阉。
而韩冈的敌人,则将其视为韩冈在宫中的爪牙。有王中正在一日,宫中就是铁板一块,任何想要从宫中下手的想法,都会在王中正警惕的眼神中化为泡影。
如今王中正乞骸骨,宫中肯定就不会有过去那么稳定了,韩冈、乃至整个都堂的敌人,都会为之弹冠相庆。宫里面的皇帝和太妃,甚至可能会跳起舞来。
他就是这么关键的一个人物。
这是韩铉对王中正最基本的认识,但王中正和韩冈之间到底还有什么联系?王中正告老的原因,是否当真是因为疾病?为什么王中正会放弃京师,放弃京畿,而去了关西?这都是让人觉得有太多值得探究的地方。
韩铉对此十分好奇,很想刨根问底。只是从他父亲的嘴里没能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在王中正那边,同样没有任何泄露。
这真是让韩铉十分郁闷的一件事。
很不满意地蹭着步子,韩铉蹭着出了书房小院,就看见了韩家老三韩锬正从前面过来,从方向看,就是刚刚出门回来。
韩铉一下夸张地张大了嘴,瞪大了眼睛,像看见了鬼一样。他动作幅度很大地抬起头,向上望着夜空,望着昏黄的月亮。
韩铉一副怪像,韩锬茫然不解,走上去问,“四哥,怎么了?”他仔细地观察着弟弟,想确认韩铉是不是突然抽筋,突发癫痫,需要急救。
韩铉还是仰着头,“我看天上月亮呢,是不是变成两个了。”
韩锬努力地想了一想,然后很认真地说道,“天上两个月亮,倒也是有。记得登州那里有过相关的观测记录,还有一篇文章。说那应是天上的云气折射的结果,不是当真有了两个月亮。”
韩铉低下头,一副被打败的丧气样子,“哥哥,你真的会让人扫兴。”
“为什么?”韩锬张着眼睛,完全不明白。
韩铉叹了一声,这笑话真的得看对象。没人配合,立刻就能冷了场。
他很无奈,“难得看见你出门。比天上看见两个月亮都稀罕。”
“噢。”韩锬明白过来。
“哈哈。”他张大嘴仰天笑了两声,然后平静无辜地问着韩铉,“这样吗?”
韩铉大翻白眼,“哥哥难得出门,去哪里了?”
韩锬坦诚地说,“有位友人,被选为祥符县议员,特意恭喜他去了。”
韩铉又是一副惊讶的模样,“哥哥你竟然知道要恭喜人了?”
韩锬点头,“正切提醒我,我就想起来了。”
当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的时候,那就微笑吧。
韩铉不记得是谁跟他说的这句话,从这句话的语句结构和遣词用字上,应该是他偶尔有些不靠谱的父亲。
韩锬的回答,让韩铉只能选择微笑了。
韩锬身边四个贴身伴当,用正切余切正割余割来命名,之所以没有正弦、余弦,是因为家里有一个韩铉。虽然不清楚当时起名的情况,但韩铉可以确定,肯定是别人提醒了他这位三哥,韩锬才会想起还要讲究一下避讳。
不过韩冈、韩铉都不在意犯讳。尤其是韩冈,完全不在乎避讳不避讳。熙州原本因为犯了庙讳有改名之议,之后却不了了之,似乎所有人都忘掉了,到现在为止还是叫做熙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