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多安忠的声音忽然在仁多保忠耳边响起了,仁多保忠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族弟不知什么时候也从古骨龙城出来了。
“是啊,他们下寨了!”
仁多保忠又转过头,看着河对岸正在挖掘壕沟,构筑土墙的宋军。
寨子修得有些马虎,并不是西军一贯的扎硬寨的风格。不过正在给施工的宋军兵士警戒的那些披甲的步兵,还有已经下马的骑士,看上去却杀气腾腾!
以仁多保忠带兵多年的经验,他一眼就能看出那些都是精锐!是右厢军过去没有见过的精锐。
特别是那些披坚执锐的甲士,让仁多保忠非常忌惮,甚至超过了宋军的骑士。
因为这些甲士是披甲步行而来,而且是和骑兵前后脚到达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行军速度很可能可以跟得上骑兵!这可扎手啊!自己部下的步兵有一万三千,走得肯定没他们快,如果自己撤兵的时候人家跟在后面,那可怎么办?
另外,这些甲士都手执长枪,腰挎弓箭,并没有携带宋军中最犀利的弩……他们很可能是一支不分弓手和枪矛兵的步军。
看来这支宋军很不简单啊!
“统军。”仁多安忠道,“他们的营寨看上去不大牢靠,要不今晚派出勇士渡河,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劫营吗?”仁多保忠皱着眉头,一旦劫营就是全面开战了!
赢了还好,如果输了,察哥那小子正好以此为借口夺了自己的右厢卓罗监军司监军兼统军的职位……
“还是先派出军使吧!”仁多保忠想了想,说,“看看能不能让宋军退往南宗堡。”
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个比一个坏
“我家统军无意和东朝开衅,愿意和东朝以抹牟岭为界,互不侵犯。”
被仁多保忠派到童贯、高俅军中的使者也姓仁多,名讹答,是保忠的一个侄子,能言一口流利的汉话,看上去也颇为精明。
他提出的条件也不算苛刻,就是以古骨龙城以南的抹牟岭为宋夏两国的新边界。也就是说,古骨龙城这么个破地方归西夏所有了。
童贯大马金刀的坐在刚刚扎好的营帐之内听来使说话,装模作样拈着胡须,看上去一点儿不像个阉人。
“唔。”童贯点点头,“本官知道了!”
他没有说“咱家”,而是用了“本官”,自然是要隐藏自己宦官身份了。之所以不让西夏来使知道自己有残疾,并不是因为自卑,而是为了施行骗局。
他要尽可能的让仁多保忠的大军在古骨龙城多留些日子。他们留得越久,军粮的消耗就会越多。兵无粮自乱是个常识,而存粮一少领兵的将军就心慌则是个容易让人忽略的情况。
只要仁多保忠一发慌,对付起来就更容易了。
如果对方知道童贯是手握大权的洮西监军,那么他就不大容易拖延了。
另外,童贯主动代替高俅和王禀接见西夏使臣的目的还有欺瞒上峰……他可不会将仁多保忠的和平条件报给洮西抚司和熙宁、泾原两路帅司。
“本官这就将仁多统军的要求报给上峰。”童贯笑着,一副很好说话的模样儿,“最多五天就能给你们答复了。”
仁多讹答看到童贯很好说话,又进一步加码道:“我家统军还希望贵军能够立即退往南宗堡,以免双方发生误会。”
“这个……”童贯摸着胡子,“你家统军若不带兵过来,本官又怎会前来防守?本官也是有将令在身的,怎能无令而退?这事儿还得等上面的命令。最多就是几日,还等不得吗?”
这话说得合情合理,也很客气,不过就是不肯退走……
仁多讹答也没什么话好说了,人家就是个正将(童贯自称的身份),就这么点权力,说破天也没用,所以就起身告辞,去回报仁多保忠了。
“统军,宋人的头头是个正将,操开封口音,姓童,四十多岁,颇是威武。”
回到古骨龙城的仁多讹答除了将童贯的回答告知仁多保忠,还说了他在宋营中打探到的情况。
“姓童?开封口音?”仁多保忠眉头大皱,“不是西军的?”
“似乎不是。”仁多讹答说,“不仅那位童正将操开封口音,连他的护卫亲随也多是说开封话的。”
仁多讹答曾经作为西夏使团的随员在开封府呆过一段时间,还记得开封话是什么样子的。
“统军。”一旁的仁多安忠提醒说,“他们会不会就是晋王所说的宋主通过御前演武所选拔的精兵?”
“多半是的!”仁多保忠眉头紧蹙。
“统军,那咱们要不要今晚就撤?”
仁多保忠摇了摇头:“再等等……再等六天,如果宋军不撤,咱们也得撤了。”
仁多安忠想了想,又问:“要不要让温家的人先走?”
温家在唃厮罗时代就投靠了西夏,是铁杆的亲夏派,而且因为信仰苯教,在湟中蕃部中也没多少朋友。一旦失去西夏的支持,很有可能被消灭。
而温家和仁多家的关系非常密切,两家还互相通婚,所以仁多保忠不好意思丢下他们自己逃走。
“也好。”仁多保忠点点头,“就让他们先走!”
这其实是个非常错误的决定!因为温家毕竟不是军队,而是一个庞大的蕃人家族,要举族迁移的话可是坛坛罐罐的一大堆啊!几百里的山路得走多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