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啜了口茶汤,笑了笑:“这帮汴梁子最会钻营,上了战场就不一定能战了。”
“相公所言极是。”钟傅顿了顿,道,“还有不少御龙猛士直出身的小使臣,倒是个个精壮,就是识不得几个文字。”
“呵呵,不识字更好。”蔡京笑了笑,“若是和武好古一样,那才不好办。”
“说的也是。”钟傅笑道,“下官带兵多年,也觉得还是不识字的粗鄙武夫好拨弄一些,叫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真不知武好古搞什么名堂,居然喜欢读书的武人。”
武人粗鄙不识书的印象就是从宋朝开始流行的,之前的朝代许多世家武将,文化可不比书生差。
不识字的武官听话是比较听话,但是却不好指挥,复杂一点的战术他们就很难贯彻。云台兵学所追求的以“战术制胜”的作战思路,不仅需要军官们识字,而且还要军官们拥有一定的数学知识。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六艺书院念六年,云台学宫念三年,骑士学院年两年(包括半年部队实习),前前后后十一年军事化的教育。这样出来的军官,那素质根本是自学成才的文盲不能比的。
不过蔡京是不会喜欢那么高素质的军官的,读书人挂在嘴边的也不过是“十年寒窗”,人家军官不包括蒙学就十一年寒窗,哦,不是寒窗,而是昂贵的精英军事教育。所学习的课程比文官们学的经术加史书复杂了至少十倍!
在这样的军官们看来,高高在上的士大夫就是一群半文盲。知识分子军官会服从半文盲的指挥?想想就知道不可能了。
大宋的军官要都这样,还不闹革命推翻士大夫专政?
钟傅又道:“对了,昨天还来了一个营的朔方府兵,分别由一队长枪,一队刀盾和一队弓箭手组成,带队的几个军官就是原来的猛士。”
调集一个营的朔方府兵隶属速成武学堂是陈剑的建议,理由是让学堂里面的军官们看看新军是啥模样的。
这个要求很快被蔡京报告给了赵佶,赵佶也没在意就批准了——横竖一个营,区区500人而已,开封府这边的房奴猛士可有三千多人呢!
“怎么样?”蔡京问,“严整否?”
“严整!”钟傅眉飞色舞道,“太严整了!特别是那100铁甲长枪兵如墙而进的样子……真是太好了!”
太好了?蔡京不明白,“这样就能百战百胜了?”
“不能。”钟傅道,“一上来就用枪墙推进是不行的,必须先用弓箭和骑兵扰乱敌方的阵型。然后再发动长枪突击……如果能把御前骑士集中起来,还可以用甲骑迂回敌后,和长枪兵前后夹击敌人。”
钟傅说的办法在《战术论》上都有,不过要执行就不容易了。甲骑迂回就是个多兵种配合的战术行动,否则光是甲骑会被敌人的轻骑扰乱的。而长枪兵也不能傻乎乎站着不动,同样要在战场上进行冲击和转动,吸引敌方转向。
总之这是一整套非常复杂的多兵种,多部队的协同行动。而且这套战术只是《战术论》中所论述的多个阵战战术之一。
“哦。”蔡京只是点头,他完全没有觉得这个战法高明在那里?
“弱翁。”蔡京想了想,又道,“你虽然是速成武学的生员,但是论起官阶,却比其他人都高。所以在元度照看不及的时候,就多费些心思吧。另外,一定要多多提防那几个云台学宫出身的教授……如果他们有所异动,不必报我,立即着人将其拘拿!”
钟傅听到蔡京的命令却是一愣,学生拘拿老师?
蔡京看着钟傅的表情,笑道:“会叫元度给你一道军令的,只要不入城,便没有甚要紧的。”
蔡京、蔡卞两兄弟也不是没脑子的,当然不敢把速成武学摆在开封府城内。而是远远的摆在了陈留附近的一座废弃寺庙里面,这样既方便了蔡卞控制,又不至于让赵佶不放心。
第八百六十八章 公车上书,以理服人(四)
在琼林宫旁边,辟雍学宫的大校场上,今儿已经乱成了一团了。和寻常的大宋官学私学校不同,云台式的学宫都有一个巨大的操场,用来让生员们出晨操和进行室外课程。而晨操一般是队列加上一套活动筋骨的拳操或是剑操,是整个学宫的生员和老师聚集在一起做的。
在以往,辟雍学宫的晨操都是军学(同时也是体育)科的几个教授负责的。不过在蔡卞赶走了辟雍学宫中所有的云台系老师后,晨操就变成了放羊,也没有老师领操,学生也不是必须出席。包括蔡卞在内,所有的辟雍学宫的学官们都不会把耍拳舞剑和队列演练当成学问的,忽视、轻视自然也在情理之内。
只是官僚主义的拖沓作风,让蔡卞并没有马上取消这个让全学宫的生员有机会聚集的晨操。
不过在学宫改组,云台系的老师们都收拾包袱走人以后,辟雍学宫的晨操也就成了放羊,生员们爱来不来的,也没什么人问了。也就是“毕业班”的二百多上舍生们稍微自觉一点,还维持着三年来养成的习惯,会按时出操训练,不过也没有以往那么严整了。
可是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一大清早,上舍、内舍、外舍,甚至还有预备舍(就是预科生)的生员,都呼啦啦的聚集到了学宫的大校场上。操场上的几块大告示牌上,这时也贴出了《乞不开右榜进士科疏》的全文。很快就把辟雍学宫的生员们都吸引过去,聚集在告示牌前议论纷纷起来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