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挺之的建议也是早就商量好的。能把右榜进士打成伎术官那是最好的,如果不行,就退而其次,将他们变成武官。而不是现在这样,可以允文允武。
之所以由赵挺之说这话,则是因为他的儿子赵明诚,儿媳妇李清照,都是实证派的大学者。
“这还差不多。”赵佶皱眉想了片刻,“不过也不要提什么伎术官……以后右榜进士授武官衔,做伎术官的事情,一应待遇,都和武官相同。”
“陛下圣名!”
崇政殿中的众臣立马齐声唱喝。这帮都是官场老油条了,自然知道要进二退一,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想要一棍子把右榜进士打死是不可能的,蔡京、蔡卞已经吃过苦头了,苏辙、张商英他们当然要吸取教训。
他们的目标本来就是把右榜进士变成做技术的武官,这样他们就比左榜进士低一等了。
而武官的晋升,则是被文官掌握的!如果是带兵打仗的武官,自有前线的帅司替他们争取,有功不赏,前线的将士撂了挑子算谁的?所以兵部和枢密院不敢卡着他们。可是在后方做技术的武官,呵呵,如果兵部和枢密院要卡他们,那就一辈子都是个小使臣了……
文臣的打算,赵佶其实也是知道的。他已经是一个拥有九年工作经验的资深皇帝了,还会不知道一帮文臣的心思?
不过他也懒得去问,这事儿该让武好古去头疼……异论相搅嘛!下面的臣子狗咬狗了,他这个皇帝才能逍遥自在。
“今年才是大观元年,下一科会师得到大观三年。”赵佶思索着道,“还有一年多可以改革辟雍学宫,一定得好好改……两年时间要学会经世致用可不大容易啊!”
“臣一定竭尽全力,必不负陛下所托。”
赵佶点点头,科举改革的事情,先就这样定了。反正一年多以后才是会试。如果辟雍学宫改革不成,再想办法吧。
“武好古上了奏章,朔方军和西军的改编,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赵佶这个时候又拿起了武好古在离开灵州前上的奏章,内容是关于改编新军的,“河北禁军的整理和新军编练,他一力承担。不过河东、京畿、京东、京西等处的禁军,也需要编练整理。武好古建议挑选朝中能臣分担,以期改革尽快完成。这样北地一旦有事,就可以挥军进取燕云了。诸卿以为如何?”
武好古开始反击了!
殿中的文官马上就明白武好古是什么意思了?河北军这个烂摊子他去收拾,但是别处的烂摊子他就不管了,你们这些朝廷中的能臣也该站出来替国家办点正事儿啊!
第九百四十章 好大一盘棋(三)
崇政殿召对之后,宰辅们就又回到政事堂中,开始讨论武好古出给他们的难题。
“西军、朔方军的整理总算是大局已定,朝廷又多了十一将精锐,还有四千骑士,武崇道还是有功劳的。”苏辙高坐于正位之上,手中捧着个茶碗,侃侃而谈。“既然有功,还是得酌情奖赏。”
和武好古一起整理西军的还有一个陕西转运使苏迟,他可是苏辙的大公子!有了这份功劳,宣麻拜相也只是时间问题了……所以苏辙现在说武好古的好话,就等于在夸儿子。
“升任他做河北五路宣抚使也算是奖赏了吧?”张商英抿了口云雾香茶,“如果还嫌不够,可以上奏天子,给武崇道一个开国侯吧。”
他顿了顿,又道:“也亏得咱们这些宰辅恁般看重他一个武人,他却一点不领情,尽给咱们出难题。”
其实他们这帮宰执对武好古也还算客气,就武好古干的那点事儿,按照一个大宋武官的标准来看,可以说跋扈到了极点。被逮去御史台喝鸡汤都不能叫冤枉的!扣个谋反的罪名,都不能算莫须有了!
可是苏辙、张商英他们也就是打压,并没有想把武好古打死,而且还给了他一个看上去很大的河北宣抚使当。而武好古也不知道感恩,反过来又给政事堂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
如果韩琦韩魏王泉下有知,一定会埋怨这一届文官无能的!
不过苏辙却不打算把整军的事情往外推。
苏辙摇了摇头:“整军的事情,也不能都仰赖武人,此事本就应该由各路帅司和漕臣负责。各路总军机不过是帅司的幕僚,如果由总军机承担整军之责成了惯例,那总军机岂不是要架空帅司了?本朝可没有这样的规矩!”
“苏相公的意思是咱们应该接下武崇道抛出的难题?”邓洵武摇摇头道,“可是河东、京畿、京东、京西等地的禁军可不比西军,更不能和朔方军相比,要怎么整理?”
“咳咳!”赵挺之咳嗽了几声,“他武崇道能接河北的烂摊子,我们就不能找人接了河东、京畿、京东、京西的摊子?我们如果不能接,那么他也有可能推了河北宣抚。”
武好古如果推了河北宣抚,赵佶肯定不会让他呆家吃老米的,说不定又得回京当都军机……整天呆在官家身边妖言蛊惑,与国于民都是有害的。
“可是谁能接了河东、京畿、京东、京西的摊子?”当过兵部尚书的刘逵道,“东军可不比西军,就连武崇道自己,当日都不敢动开封禁军,而是另起炉灶练了18000模范新军。”
开封府的模范新军和陕西新军、朔方新军的编制稍有不同,每个将都少一个骑兵营,只有4500战兵,4个将就是18000战兵。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