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城下……在哪儿?”赵佶连忙走到地图台前。
张叔夜用一根细木杆指了指摆在图上燕京城南面的一个木牌,“陛下,就在这里。”
“离开燕京城那么近?”赵佶吸了口气,“那岂不是可以攻城了?”
“暂时不会攻城。”张叔夜道,“河北宣抚司兵力不足,难以攻拔燕京城。所以武好古计划在燕京城下筑河间大营。另外……他还想从陛下处求得燕山路安抚制置使一职,并且获得招抚燕地豪强的权限。”
赵佶闻言愣了愣,“怎么?他能夺取燕地?现在,现在就开始北伐了?”
“陛下。”张叔夜道,“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王禀也道:“如今可是生死存亡之际……”
“生死存亡!?”赵佶仿佛听出了画外音,“怎么回事儿?是不是钟傅……”
张叔夜和王禀互相看了看,张叔夜道:“钟傅所部尚无消息……不过河北宣抚司总军机房上报,通过审讯战俘,得知辽人在定州路投入的兵力多达八万!”
“钟傅也有四万人呢!”赵佶摇摇头,“只要他能依照《步步为营图》行事,应该没有大碍。现在要担心的是钟傅所部粮尽!”
如果钟傅真有四万人,哪怕都是废物一般的河北军,那耶律延禧还真不一定能收拾他了。
打仗这个事情可不是简单的数学,耶律延禧用五千人拼掉钟傅两万就能用一万人拼掉钟傅四万。
因为安阳口铺地形狭窄,兵力多了也摆不开,如果钟傅有四万人,就能让他们轮流休息,轮流上阵了。而且由四万人修筑的硬寨肯定比两万人修筑的更硬,强攻的辽军的伤亡必将会大到让耶律延禧无法承受。
听到赵佶的分析,张叔夜和王禀也无话可说了。
实际上,河北宣抚司总军机房的报告已经判定了钟傅所部全军覆没——根据武好古的军事机宜团分析,钟傅所部即使拥有硬寨,占据比较有利的地形,也只能抵抗两到三天。除非能进入城堡,否则绝对没有幸存的可能。
所以现在不必考虑解救钟傅所部的问题!而是要尽快在河北西路布置新的防线……
根据河北宣抚司总军机房的建议,河北西路的残余官军应该退守到南易水和滹沱河一线。重点防守雄州、高阳关、永宁军东部、深州、祁州南部和真定府一线。
同时加快组建河北团练!
“什么?要放弃广信军、安肃军、保州、半个永宁军和半个祁州?”
听了河北宣抚司的建议,赵佶顿时就有点恼了。怎么能放弃那么多州县?而且钟傅所部四万大军还可以拯救呢!现在就放弃那是丧师失地啊!
“这个武好古越来越昏聩了!”赵佶道,“粱子美、王旉和韩肖胄都在参他,你们怎么看?”
张叔夜和王禀被赵佶的问题吓了一跳。
现在可不能动武好古啊!河北西路已经糜烂,只有武好古亲自指挥的河北东路形势大好。如果动了武好古,河北东路的局势再一溃败,那这一战可就真的要打输了。
“陛下,臣是武夫。”王禀忙道,“此等事情,不得与闻。”
张叔夜不是武夫,不过他也不敢议论这事儿,连忙道:“陛下,此事应该由宰相议论,而非都军机议论。”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南征北伐(三)戴罪卖国
崇政殿召对。
两府重臣,还有都军机司的两位军机,在常起居朝后,都汇集到了崇政殿,开始一起讨论怎么瞎指挥的问题。
开封府远离战场,掌握的敌方和己方的情况都不准确,连最起码的兵力的实际数目(大约)也不知道,居然想要遥控指挥,怎么可能不坏事儿?
可大宋朝就是这么个规矩,就喜欢给前线搞一堆帅臣,同时在后方的朝廷中找一群一窍不通的文官来讨论战守。
这个时空总算有了个都军机房,还有了王禀这个武资的同知都军机房事可以说说话,也算是进步了。
“……河北宣抚司总军机房的意思是西守东攻,以河间大营围困辽国的析津府城,同时再以高官厚禄拉拢燕地豪强,以其达成兵不血刃夺取燕京之目的。”
“怎么可能兵不血刃?”
“燕京城内不是还有一万多契丹兵吗?”
“燕地豪强有这等本领?”
“一个河间大营,不过三万兵马,怎么可能围困燕京城?”
“还有粮草怎么解决?河间大营距离界河商市那么远,运得过去吗?”
“河间大营的粮草还是小事儿,北粮南运才是大事儿!这几年开封府人口增了那么多,可都靠北粮撑着!”
王禀的话才一说完,殿中的群臣就议论纷纷起来了。谁都不相信武好古能用三万人就取下燕京,更不用说“和平解放燕京城”的事情了。
另外,还有熟知界河运粮事务的大臣提出了北粮南运能否持续的问题?这段时间,因为辽宋开战,开封府城内的粮价也受到了影响,每天都在上涨啊!
民以食为天!
粮食天天涨价,开封府的人心难免要乱。短期内还能让都提举市易司通过打压奸商的办法压制一下粮价。可如果北粮(其实都知道是辽粮)真的无法南运了,粮食真的供应不足了,粮价还压得住吗?
这几年因为粮食供应充足和开封府城的扩张,开封府城内的人口可增加了不少!那么多张嘴,天天都要吃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