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唐朝的标准,是不是叛镇,一个看能不能接受朝廷的监军,第二个则看有没有节度使世袭。
现在武好古还年轻,离传位世袭还早呢。而且唐朝那些搞世袭的藩镇节度使家族大多没有好下场,武好古只要不脑残,是不会让子孙世袭节度使的。要不然他现在搞什么共和制?说什么选贤与能?
所以幽州镇的将来,似乎还有转寰的余地。
……
“大王,米元晖要来了。”
林冲一走进节度使堡的白虎节堂,就把刚刚得到的密报告诉了正在翻看由何天然奉命草拟的一份选举计划的武好古。
选举,当然是选贤与能了!
天津市和幽州镇都要在未来两个月内选出议政会以及元老院,然后再由元老院选出幽州镇的执政官,由天津市议政会选出知市官。
当然,选举的结果是不会有意外的。因为不存在反对党,幽州镇是武好古打下来的,反对派不是跑了就是死了,反正不会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天津市内倒是有不少人对武好古不满,不过也不会在选举时和武好古作对,因为他们都在忙着跑路去上海市发展。
所以幽州镇的第一任执政已经内定了武好古本人,而天津市的第一任知市则内定了苏大郎。
选举什么的,不过是走过场罢了。
不过即便是形式上的选举,但终究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还是得认真办理的。
另外,《幽州镇约法》,也正在由云台学宫律学院的教授们起草!这可是根本大法,相当于一国的宪法,必须由幽州镇的元老院通过。
在“约法”通过后,还会继续制定《刑法典》和《民法典》两部重要的法律。幽州镇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也将以这两部法典为基础进行构建。
在武好古看来,这次的选举和之后的立法工作,甚至比即将开始的大观四年的战争更加重要。
听到林冲的报告,正在看文案的武好古只是哼了一声:“他来做什么?监军还是节度副使?”
“是监军,还受了枢密院都承旨。”
“呵呵。”和武好古同在白虎节堂里面的慕容忘忧笑了笑,“这是好事儿,说明官家还不想跟咱撕破脸。”
林冲道:“是啊,朝廷接下去还是重点对付辽人,十一个将步步为营向定州推进。大王,这是具体的布署。”
“都打听到了?”武好古从林冲手中接过一份公文抄件,看了眼,原来是都军机司下达给河北宣抚司总军机房的文牒抄本。上面有非常详细的部队番号、布署、推进的路线图。
“又是乌龟阵啊?”武好古一边看一边摇头。“有十一个将,何至于如此?”
“这是官家亲自布署的。”林冲说着,又将一封书信交给了武好古,“大王,这是东京道的消息,耶律延禧要封乌雅束当东州海东军节度使。”
“东州海东军?辽国有这个州军?”
慕容忘忧笑着:“没有的,大约是新设的吧?在哪儿?”
“在高丽国的东界和西界。”
“什么?”慕容忘忧一愣,“怎么可能?西界是高丽国西京平壤的所在啊!怎么可能封给完颜乌雅束?”
“谁的消息?”武好古问。
“是光明君。”
这个渤海大氏的反贼还活着呢!他的主子宝剑君倒是有几年没听见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死了?
这位光明君也换了差遣,终于在辽阳府谋到了个不错的差事,耳目当然也非常通灵了。
“那就错不了啦!”慕容忘忧哼了一声,“祸水南引啊,是个高招。乌雅束恐怕挡不住高丽国的诱惑,毕竟拿下高丽,生女直才能和咱们跨海相望啊……估计能拖上两三年吧。”
“两三年?”武好古一笑,“高丽人能扛那么久?”
“怎么不能?”慕容忘忧道,“高丽虽穷,但是志气尚存,不会轻易被人灭亡的。要不然,辽国早就吞并高丽了。”
武好古点了点头,笑道:“那咱们也插一脚吧!”
“大王要联手女直灭亡高丽?”
“灭亡?不,不,不灭亡高丽。”武好古笑着,“而是要保护高丽!”
第一千零九十章 想当宰相米友仁
领了“监视”自家老师的差遣的米友仁,倒是利索的带着随从和赵佶赐下的几万匹绢帛,踏上了北去之路。不过并没有直赴天津府,而是在河北宣抚司所在的大名府暂停了下来,前去拜访河北宣抚陶节夫和宣抚司都统制王禀。
米友仁和陶节夫不怎么熟悉,不过和王禀的关系却不错,大家都是开封府的将门之后,一个圈子里的人物。另外,模范新军的监军张克公和米友仁也挺熟悉的。于是乎便由他们二位引领,一块儿去拜见了接了个烂摊子,还在谋划着什么大计划的陶节夫。
“元晖一路辛苦了!”上了年纪,脸上带着那么一点病容的陶节夫站在内堂门口相迎。
“为官家办事,有甚辛苦的?”米友仁恭敬的行过礼,便被陶节夫拉着,一起携手进了内堂之中。
王禀和张克公跟着进去,一并在陶节夫的内堂之中分别落座。等到女使端上茶水,米友仁抿了一口,润了润喉咙,这才说道:“宣帅,辞陛离京时,官家吩咐下官先来趟大名府……幽州军还是要配合着河北军行事的,宣帅若有差遣,下官当尽力为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