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襄阳城不仅四面都有险要,还附送一块可以种地的小平原,可以开辟两万多亩水田。在极端情况下,依靠这两万多水亩,一年至少也能产出四万石左右的白米,足够养活一万精兵了。
只要城防布署足够合理,襄阳城就是一座可以长久维持的堡垒!不怕强攻,同样也不怎么害怕围困。
作为国都是太局促了,但是作为危难之时的避难所,倒是再理想不过了……
“有什么好消息?”赵佶听见背后的脚步声,知道杨戬走近了,头也不回,就问了一句。
“天津府的消息,议和初成了。”
“什么?”赵佶一愣,回头看了眼杨戬,“什么叫议和初成?”
“就是初步达成和议,暂时不打了。”
“暂时不打?”赵佶愣了又愣,打仗还能暂停的?
“辽人肯从河东退兵?”
“不退。”杨戬摇摇头,将一份刚刚由快马送到开封府的武好古的密奏拿出来递给了赵佶,“陛下,这回蔡相公和武学士(武好文)同辽人达成了一个‘停战协定’,也就是先停一会儿,各自在战场上夺到的地盘也不吐出来,先占据着,也没有割地和岁币之议(其实《辽燕停战协定》中是包括割地的),朝廷也有台阶可下。”
“谢天谢地。”赵佶长出了口气,一边翻看奏章,一边说着,“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可是停战又能停多久?”
“六个月到一年。”
“这么短?”赵佶又是一叹,“总算能让潘孝庵把襄阳城修起来了。”
原来赵佶还没忘记跑路呢!
“陛下。”杨戬笑着,“武好古的奏章上说,六个月到一年后,辽国必定大乱,到时候朝廷要收复河东就不难了,还能把辽国的大同府一并拿回来。”
“真的?”赵佶细细一看,奏章上果然是这样写的。不过他的反应却是连连摇头,“还是算了吧,算了吧……莫要多事了,天下苍生再也经受不起这等大乱了。半个河东,不要也罢了。”
这一年多的战争,不仅打得大宋朝廷的官军原形毕露,也让赵佶的雄心壮志彻底磨灭,什么联金灭辽,什么联蒙攻辽的,他统统不想了。只想安安稳稳做过太平天子。
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北国的风云,即将大起!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天理女真
“故万物有源,太初有道,道生天理,天理为本,方有宇宙,无穷无尽,有始无终,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世间万物,各有其理,格物致知,存理灭魔,天人相合,成仁成圣……”
大辽东京道,混同江畔,完颜部王城之内,新落成的天理大书院内,一大早就传出了朗朗的读书之声。
读书的并不是少年学子,而是一群五大三粗的完颜部敢达,都站在一间大课堂内,人手一本《天理新说》,因为大都不识字,所以也不打开书册,只是跟着讲台上一个四十岁出头,梳了个汉人发饰,看上去意气豪迈的粗糙汉子在“念经”,用的是生硬的汉语。那汉子念一句,下面的人就跟一句。
而那带头念经的汉子,居然是生女直部落联盟的谙班勃极烈(大酋长继承人)完颜阿骨打!
阿骨打本来就是个跳大神的萨满教巫师(他是兼职神棍),八年前平定萧海里之战的时候被赵钟哥忽悠着信了天理。现在是生女直部落联盟中天理教派的领袖人物,身边围绕着一群信徒,都相信他是天理眷顾的圣人。
这几年,“天理之说”因为纪忆带回来的许多西方哲学书籍的翻译,以及发生在“实证派”、“理学派”和“天理派”之间的论战,有了极大的发展。“天理教”也日益成熟。而在理论日趋成熟的情况下,博士团在两年前推出了《天理新说》,作为“天理教”的最高经典。
当然,天理教什么的,都是大家随口说说的,正式的名称,只是天理书院。
念完了《天理新说》的引言,阿骨打又拿起一本《论语》,翻开后,开始念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他念一句,下面的生女真敢打也跟着一起念。念完以后,完颜阿骨打还要进行讲解——称为讲道理。现在天理教的仪式真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像真正的宗教了。
书院讲道和祠堂祭祖,就是天理教的两个主要仪式。书院讲道分两种,一种是“一旬一讲”,主要就是讲《天理说》、《天理新说》、《道德经》、《论语》等等。这是面向最广大信众的。另一种则是“书院讲”,也就是书院的课程,是教给在书院念书的学生的。具体的内容,就是天理教版本的蒙学。内容和幽州的蒙学课程有点类似,不过要简单许多。
而祠堂祭祖,则是以宗族为主体,同时由天理书院教师主持的祭祖活动。儒学讲究敬天法祖,所以宗族祭祖活动,一直都是儒家思想在民间扎根的主要方式。
皈依天理的按出虎水完颜部这里,现在也建起了一个祖宗祠堂,最大的祖宗当然是宇宙万物之源的天理了!天理之下,则是完颜部自己的祖宗完颜函普以及按出虎水完颜部的列祖列宗。
对于完颜函普身世,天理书院也派专人远赴传说中函普的家乡高丽国进行考证,得出了完颜函普系五代乱世中避祸高丽的汉人,原名王汉谱,出自琅琊王氏,是王羲之的子孙。所以完颜家的祖宗画像,就是一个白面长髯的书生,一手拿着书卷,一手拿着毛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