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一旦幽州共和政府赶走契丹人,拉拢了显州马氏,马上就会和渤海人翻脸,发兵辽阳府!那么好的土地,武好古怎么可能不要?他不要,他手下那么多骑士、府兵也会逼着他出兵的!
渤海右姓有什么实力?凭什么去和幽州共和政府对抗?
大公鼎的这一肚子话也不能当着马植的面都和高永昌挑明了说。马植毕竟是汉人……
而高永昌现在正在兴头上,那里会想那么许多?他现在已经掌握了渤海部的精锐,又得了不少右姓子弟的支持,还和马植、阿骨打、武好古等人结盟,辽军又在旅顺会战中惨败。现在不就是渤海人大干一场的机会吗?自己怎么就不能大干一场?
“大王。”高永昌笑着,“某家最后称您一声大王了!从今往后,渤海人的前途命运,就要由我高家来执掌了!”
他冲着马植拱拱手,“仲甫兄,东关城这边,就有劳了!”
马植一笑:“尽管去吧,东关城有某家在,大大王,也交给某家照看吧。”
……
马植和高永昌都要反了!
早在去年除夕之夜,他们俩就下了叛辽造反的决心。
但是造反这事儿,光有决心是不够的,还得有力量!马植的实力较强,为了反辽,他准备多年,养了大量的门客家臣,在马家的奉先军中遍植亲信。对军队的掌控力量很强。耶律延禧派来的监军,毫不费力就被马植控制了。
可高永昌没有这样的力量,控制不住在旅顺前线近八万人的渤海兵。所以就只能借助马植的力量,让马植的军队开进东关城,控制住大公鼎,再以大公鼎的名义召集渤海诸将。然后就在东关城内进行清洗!
因为耶律延禧全部的注意力都在辽海冰原战役,又晕菜了好长一段时间,搞得契丹军中人心惶惶,所以就给高永昌和马植逮到机会,将渤海军中不服从高永昌的力量一网打尽。
不过高永昌也没打算把八万渤海兵全都带上,一来难以掌控,二来也没有足够的干粮。所以他只带了其中的一半,当然是比较精锐,比较心腹的四万人。
在大辽天庆三年正月初二下午,开出了东关城,向北直扑70里开外的辽军屯粮之所顺化城而去。
而马植则公开在东关城打出反旗,将布署在前线的汉军全部调往东关城,然后大举登上大黑山,在大黑山的山坡上设阵,窥视下方旅顺府城内及周围的耶律延禧大军。
与此同时,旅顺关内内的共和军主力也结束了休整,大举开出关城,也登上了大黑山。
耶律延禧的十几万契丹精锐,一时间陷入了全军覆没的危机边缘。
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共和国的崛起(二十八)崩溃的开始
“呵呵,不出朕所料,汉人果然是靠不住的!”
旅顺府城之内,御帐中的大辽天子耶律延禧得知马植已经打出反旗,并且在大黑山设阵的消息,居然挺住了没有再晕菜。
不仅没有晕菜,还在聚集来的诸将跟前故作镇定,轻笑几声,还真有一点名将风范。
“陛下。”刚刚被任命为行宫都布署兼御营都统的耶律余睹这时出班奏道,“现在汉军已叛,渤海人其心难测,形势万分危急,大军不可在旅顺久留。”
耶律余睹是文妃萧瑟瑟的妹夫,原本官拜御营副都统,是萧兀纳的助手。因为萧奉先和萧兀纳现在双双被削去官职,所以他就晋升成了行宫都布署兼御营都统。
“朕知道!”耶律延禧咬着牙,“看来幽州军的议和一样是个圈套!”
“陛下圣明。”
“余睹。”延禧道,“你是都部署,可有退兵之法?”
“当徐徐而退。”余睹道,“我大军尚有十五万,具装铁骑亦不下两万。只要结阵而走,再以精兵殿后。马植鼠辈怎奈我何?便是幽州军也没什么好怕的,我军多马,幽州乃是以步军为主,且大筒沉重难行,不可能跟随大军急行。所虑者,不过是幽州铁骑万余和助纣为虐的完颜女直千余。”
说得大气,不过御帐中的君臣都知道,幽州军的具装甲骑加上生女直的敢达意味着什么?
如果十五万辽军结阵而战,也许不必恐惧。但是大军在撤退的过程中,可以用来殿后的也就是一两万精锐,人数上根本不占优势。
以幽州铁骑和生女直敢达的战力,打不垮你的殿军才出了怪了。
不过这种丧气话,现在谁敢说出口?
“谁来殿后?”耶律延禧问。
“老臣愿意戴罪立功!”
挺身而出的是已经被削去官职的萧兀纳。
“臣也愿意为大军殿后。”
萧奉先也硬着头皮挺身而出。辽海冰原之败,其实是非战之罪。
但终究是败了!
而且这一战显然还是大辽帝国崩溃的开始!
辽国在这场战役中失去了三万六千多兵力,其中还包括7000名具装甲骑和600名生女直敢达。
对于一个只有两三百万人口,极限动员力量不超过四十万的半游牧民族来说。一次战役丧失那么多的精锐,几乎是一场灾难。
而且耶律延禧的主力也因此陷入了困境,如果跑不出去,那么大辽帝国今后就不再是一个称霸北地的庞大帝国了……
“好!”耶律延禧看了一眼身材矮小的大舅哥和白发苍苍的老师,“朕命你二人为飞熊、飞鹰两军祥稳,率领他们去殿后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