俨然就是南洋的霸主了!
地盘大了,贸易的触角自然长了。不仅控制了马六甲海峡的贸易,而且还依托爪哇岛上的殖民地,掌握了香料群岛的贸易。
甚至还把触角深入了印度洋!开始和天方教、印度教海商抢地盘。
而失去了贸易线的天方教、印度教海商,则纷纷沦为海盗,开始打劫汉人海商的船只。
于是配备了猛火油柜和爆裂火箭的战船,就成了海商们的必需品了。
现在的天下真的让苏适都看不懂了!海商们在海上扩张,天理教在西北扩张,大周共和国则在东北亚海陆双扩张,而最让他感到意外的是,本来已经萎靡下去的大宋朝廷不知怎么回事,居然又鬼使神差一般,想要对交趾国这个南方小霸王下手了!
还要让他去调查交趾国有否不臣——开什么玩笑!交趾国能让你查?别把性命给查没了。
所以得到旨意的苏适没有忙着出发,而是到处调集兵力,组织了一个武装调查团。现在调查团已经组成,今天他就是来和父亲道别的。
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军国(五)
苏辙向来是信佛的,在隐退之后,更是不问世事,谢绝宾客,终日默坐参禅,钻研佛经。
苏适抵达洛阳江边的遗老斋时,刚过了申时,正是老头参禅的时候。所以苏适入了遗老斋,直接就往后院的佛堂走去。
佛堂在一片树林之后,并不大,建筑非常朴素,四周颇为清净。苏适迈步走到佛堂门口,探手敲了敲房门,便听从里面传来一个沙哑而又低沉的声音:“便进来吧。”
苏适推开房门,迈步走进了佛堂。
只见佛堂中,供奉一尊佛陀像。佛龛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盘坐在蒲团上,背对着苏适。不用说,就是苏适的好爸爸苏辙了。
“大人,孩儿苏适前来请安。”苏适恭敬的请了一礼。
听见宝贝儿子的声音,苏辙转过身,露出一张慈祥的老脸儿。
“适儿,坐吧。”苏辙笑着,“陪为父论一论佛理吧。”
佛当然也有理,没有道理,怎么可能在中原传播甚广?
佛教可不比西学,后世的西学毕竟是在中原势力衰弱的时候才东渐做大,几十年间扫荡理学成为显学的。而佛教却是在汉朝传入,历经两晋南北朝,直至唐宋,经久不衰。
而且佛教的传播和印度阿三的国力一点关系没有。
这说明佛教确有其理,而中土的儒学,确有其不足。
现在儒家的不足被《天理说》基本补齐——哲学上是补齐了,但是编故事还有个过程。比如怎么构造天理教的天堂、地狱,怎么给“天理”这个概念赋予一定的人性。都得由河西天理教和大周博士团的后来者去编造……
而苏辙这个档次的大儒,当然不会被上西天,下地狱之说迷惑。
让他醉心的,则是佛教的空无之说。以空无对天理,的确是针锋相对。
不过苏适今天却没有心思和父亲论什么佛法。
他在父亲跟前盘腿坐下,“大人,孩儿要一趟远差了。”
“出远差?去鹿港?”苏辙白眉一皱,“是不是台湾岛上的生番又闹起来了?”
台湾岛上有一些原始部落,大部分时候会和上岛的汉人和平相处,不过有时候也会打闹起来。
打当然是打不过汉人的,上岛的也不是什么好人。都是福建一带的海贼团伙(同时也是海商),他们不方便在福建沿海设立据点,干脆就在台湾岛上,合法属于各家的地盘上建了港口堡寨,长期定居。
顺便一提,传说中的瘴痢,并没有给这些海贼造成太大的损失。
因为现在是小冰河期,冬季的台湾岛上经常下雪,根本没蚊子,自然不会传播痢疾。而且武好古领导的沿海市舶制置司早年开发台湾的时候,又采取了秋季上岛施工,春季撤往澎湖施工的方法。最大限度避免了瘴痢之害。
这个方法也被后来者沿用,一年只开工六七个月,等到开发出一片比较干净的区域之后,再长期定居。
虽然痢疾仍然没有办法避免,但终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而随着岛上汉人控制的地区越来越多,番汉矛盾也就不可避免。
苏适这个“州主”也就要经常上岛去当个和事佬。
“不是去台湾。”苏适苦笑道,“是去交趾。”
“去交趾?”苏辙一愣,“去做什么?”
“去查交趾郡王的不臣之罪。”
“交趾郡王不臣?”苏辙眉头皱着,“那还用得着查?这事儿谁想出来的?是不是朝中又有奸臣要开边衅了?待老夫上奏弹劾他!”
“大人啊,这次要开边衅的是大哥儿……您还是不要弹劾他了,他也是一心为国家着想。”
“什么?大哥儿?苏迟?”苏辙胡子都吹起来了,“他,他为何要开衅交趾?才太平几日,又要打仗,还万里迢迢的出兵,图个啥啊?”
“还不是叫武学学宫那票生员,还有周国、河西两家给闹得?”
苏适道:“现在朝廷是左右两难,现在府兵改革已经失败,河北、河东的禁军又在和辽国的作战中纷纷瓦解。西军又因为府兵制改革,只能长久维持六将的兵力,再加上朔方四将,开封四将,朝廷就只剩下十四将可战之兵了。即便满员,也不过七万战兵……而朝廷为了牢牢掌握这七万战兵,也只能咬着牙办好武学学宫了。可是武人有了学识也麻烦,自以为比东华门外唱名的好汉能干,种种不满和牢骚也就多了。所以大哥就想了这么个办法,给他们找点建功立业的机会,省得他们这个不满那个不满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