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果耶律大石能把逃亡到草原的大辽余烬拉走,也许能增加几十万国族!
到那时,耶律大石就能在吞并一部分葛禄逻人、钦察人的基础上,整合出200个千户。
有了这么多的国族,南下波斯甚至巴格达,都不再是一个梦想了!
“斡里剌,松山。”耶律大石用低不可闻的声音对两个心腹说,“现在已经确定大辽还没亡……那就派人去凉州吧。和章理约定,共讨暴金!”
“大王……”
“大王,章理不会理咱们的……”
萧斡里剌和耶律松山一起摇头。虽然耶律大石和河西章理也是盟友。但是他们俩都不认为章理会为了和耶律大石的同盟出兵草原。
耶律大石摇摇头,道:“我们凭什么收大辽国的余烬?西方有金山银山,而且不得其主的事情咱们知道,乌鲁古河边上的同族谁知道?太后委任我为西辽大王,乌鲁古河边上的国族人人都盼着我可以重振大辽声威,我怎么能什么都不做,就把人拉走?谁肯跟着我走?所以咱们必须要为大辽尽力,要让人们看到这一点!一定要高举抗金复辽的旗帜!只有这样,大家才会信任我们,跟随我们。至于章理会不会和我们联手根本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必须得做点什么!另外,咱们还得派人去联络太后和武圣人。联络他们一起出兵,围攻金人,光复大辽!”
“武圣人会理睬咱们吗?”
耶律大石笑了笑:“应该会的……他一定也需要借助咱们和章理去吓住金国还有那群草原上的强盗吧?”
他顿了顿,“其实阿骨打那个野人也不见得不希望咱们跑到草原上了振一振大辽国的气势吧?”
“阿骨打他想……”
耶律大石笑着:“咱们来了草原,伐辽的大旗他就能继续举下去。合不勒那厮怎么想不好说,忽儿札忽思一定恨得要死……有他支持,阿骨打在草原上的处境就会好得多。所以,咱们大可以放心,阿骨打是不会轻易进兵镇州城的。”
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存天理,兴大辽
共和二年二月,可敦城。
这座塞上名城,差不多位于后世所称的蒙古高原的中心。依着乌鲁古河的支流土兀剌河,周遭水草丰美,是漠北草原上难得的富饶之地。在大辽国征服漠北草原后,就将此地作为了统治草原的根本,筑可敦城,设镇州建安军。而且还在此地屯军两万,都是从契丹各部落抽调的部落壮士,连战士带上家眷一起迁移到此,半牧半兵。而且规定遇有战事,不得抽调!
也就是说,无论辽国在别的地方打了多大的败仗,可敦城的两万户屯军,都是不能动的。
因为这两万户屯军不能调动,所以在眼下辽国全面崩溃的时候,远在漠北的可敦城,就成了大辽国最后第二的净土——耶律大石的七河之地才是最后一块净土!
不过七河之地太远,各地流亡败逃的契丹贵人不可能跑过去。所以在西京道各地相继沦陷金国之后,无路可走的契丹贵人,全都汇聚到了可敦城。
随着流亡汇聚,这座塞上军城一下子变得喧嚣热闹起来了。契丹人、奚人、渤海人、汉人、鞑靼人……各种民族的人交错往来。草原上的行商部落也闻讯而至,一队队的骆驼,一群群的牛羊不断的穿城而过。给流亡到此的大辽贵人们送来各种好吃的好耍的,然后赚饱了金银铜绢,满意而去。
除了草原上的商人,还有一群来自河西的天理士不知通过什么途径,也跑到可敦城来了!还宣称是奉了耶律大石的命令来传播天理。
结果就惹到了一群憋了一肚子气的和尚,双方又是辩法又是斗法(拿宝剑和戒刀斗)的,好不热闹。
可敦城内的契丹贵人当然要帮着和尚打压天理的,可是没等他们动手逮人。耶律大石的使者就到了!真个打着天理教的万符旗,还和可敦城内的天理士们关系火热。
这下契丹贵人们终于相信他们的“救世主”耶律大石真的是个天理信徒!
于是不少准备跟着大石混的契丹贵人,也都纷纷背佛向理,天理教一时风头大盛起来,而和尚尼姑们全都吃瘪落了难。也没什么人再供养他们了,甚至还有一种“辽以释废”的说法出现了。
将佛教当成了大辽国破的罪魁祸首!
除了一帮和尚尼姑们都灰溜溜的之外,萧奉先、萧保先两兄弟也是灰溜溜的。因为汇聚可敦城的契丹贵人也都把他们兄弟当成了大辽失败的祸首了。
另外,他们俩还保着耶律延禧的皇后萧夺里懒、元妃萧贵哥,和萧贵哥为耶律延禧生的儿子秦王耶律定。
这事儿可就有点让人多心了……现在可敦城和大定府之间的消息早就不通了,谁也不知道大定府的皇上和太后还在不在?
如果大定府的皇上和太后不在了,那么是不是该让萧夺里懒当太后,让耶律定当皇上吗?
可问题是耶律大石是大定府的皇上和太后封的西辽大王……他会拥护萧夺里懒和耶律定?他挺好的大王不当,给自己按个皇上再加一个太后有什么意思?
如果耶律大石不拥护萧夺里懒和耶律定,那么……他还能容萧家兄妹和耶律定活命吗?
这事儿,想想都叫人害怕啊!
同样提心吊胆,但又有些期盼的还有一个耶律淳。如果耶律大石想要另立新君,他好像也是有资格当皇上的……可是耶律大石到底是什么心思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