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徐州为都的大宋朝廷,就难免被新兴的工商业资本所控制。大宋也会逐渐变成大周第二……不,甚至还不如大周。
因为大周共和国是军事公民和商业公民共和的国家。
而大宋的军事地主阶级非常弱小,又集中于陕西、朔方、河北,如果迁都徐州,那么朝廷的支柱就是工商资产阶级了。
这样的朝廷有什么力量统御西北、河北、河南和西南的广阔疆土?
“官家并没有这个意思啊。”潘孝庵摇摇头,“官家只是想要分封郓王为东海郡王,以徐州为防御东海方向来敌的本据之地。”
“这个……”纪忆听得一头雾水,“分封的意思是什么?”
潘孝庵笑道:“就是割取小半个海州为东海国,以郓王为东海国君,镇守东海。再以徐州为东海国的后盾,这样就能确保国家的东方门户无虞了。”
“这……”纪忆想了想,似乎有点道理,可又有几分不妥。“以东海王镇守东南沿海倒是个办法,可万一东海王不靖,该如之奈何?”
“不会的。”潘孝庵笑着摆摆手,“郓王虽才高八斗,但并无君王气度,且醉心学问,绝不会有在东南割据的野心。”
“东海王没有野心,就怕他身边的人啊……”
“那就更不会了。”潘孝庵笑道,“东海王将会迎娶本官的外甥女美娘为妃,美娘乃是大儒之女,知书达理,一定会劝说东海王近君子远小人的。”
“你的外甥女?大儒之女?”纪忆一下子没明白,潘孝庵只有潘巧莲一个嫡亲妹妹,但是潘氏一门的妹子却有一大堆。不过纪忆记不起来那位潘妹妹嫁给大儒。
“就是大周元首武崇道的长女武美娘啊!”
“啊……”纪忆翻了翻眼皮子,心说:这下可好,就算赵楷没这个心思,有武美娘天天吹枕边风,东南不乱都难啊!
潘孝庵看见纪忆吃惊的模样,只是嗤地一笑,道:“忆之,陛下春秋鼎盛,身体又好,再当三十年天子是没有一点问题的。到时候你我还在不在世都两说……只要天子在世时东南不乱,你我便为大宋尽责了。置于天子龙驭宾天之后如何,你我是管不着的,让后人去操心吧!再说东南如今已隐约有周国第二的苗头,再过三十年如何,我是不敢想的。我知道东海王毕竟姓赵……这还不够吗?”
纪忆皱眉:“不至于如此,不至于如此……天子招我入京该是宣麻,到时候一定会有办法的。”
“办法也不是没有……”潘孝庵捋着花白的胡子,欲言而又止。
纪忆看着他说:“岘山居士(潘孝庵号岘山居士)有话就说嘛。”
“说就说!”潘孝庵道,“如今大宋天下并不是弱,而是有了崩解之势。四方皆困于东南,士大夫皆困于工商。欲解天下之危,唯有二途,或抑制工商,或者依靠工商。而欲抑制工商,则必须迁都襄阳,以便收取荆湖之米,巴蜀之锦,陕西、淮西之勇武,关洛、四川、京湖之风流。而欲依靠工商,则当迁都徐州,控扼东海,遥制江南。以东南工商贸易之财,养山东、淮西之勇。”
在潘孝庵看来,如今的大宋已经分化成了士大夫和工商资本家两大利益集团。
而且由于东南的工商集团依靠丝绸、海盐、铁器、瓷器、石炭以及金融资本的力量对内陆三百余州府军进行剥削,使得双方的矛盾尖锐到了难以调和。
想要两头讨好,注定是吃力不讨好的。
纪忆听了潘孝庵的话,只是深深皱眉,不置可否。
他虽然一直都是朝廷的高官,但是却长期在地方任职,特别是在东南和交趾多年,对中原和开封府的情况已经不是很了解了。所以根本不能想象大宋内部的矛盾已经激化到了需要用迁都来压制的地步。
可是迁都是动摇国本的事情,那能随随便便就进行的?而且大宋到底应该依靠工商还是依靠士大夫呢?
工商的力量看似强大,但是在全国来说,真正能确保占据优势的州府也不过是徐州、海州、泉州、广州、苏州、杭州、秀州、明州、越州等区区九个州,也许还有几个或十来个工商势力同士大夫均衡的州府军。以不到二十个州府军为根本,大宋能够统御全国的四百余州军吗?
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维新变法裱糊(一)
八月的汴水两岸,已然有了几分肃杀,岸边柳树的叶儿慢慢变黄,继而掉落,让人感到了几分悲凉。
河上的行船比起春季、夏季稍微多了一些,但是和往年的秋季相比,还是显得萧条清冷。钱引危机引发的萧条还在继续,而大批开封宗室子弟的外迁又加剧了萧条。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开封府城中的商铺、摊贩至少倒了三成!伴随着倒闭潮,开封府的失业问题也变得非常严重,城内到处都是衣食无着的贫民。而与此同时,城内的质库、当铺、高利贷还有人口买卖,都迎来了多年不见的繁荣期。
在钱引泛滥的岁月中,利率被压得很低,而且因为通货一直在慢慢膨胀,所以平民百姓欠下的债务还比较容易归还。
可是在钱引危机之后,大量的中小金融机构倒闭,大银行也收紧银根。市场利率也因为钱引基本退出流通而暴涨,质押借贷的年利率至少达到20%以上!
这是至少啊!是大商人、大地主之间的借贷利率。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借得到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