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忆一抬头,就看见自己的这个儿子眼圈黑黑的,整个人也憔悴的不行,抱着一叠公文仿佛随时都能倒下去。
他的心里面也是一叹,这个儿子真是被他给累了!以纪浚的聪明,考个进士本不是什么问题。可纪忆偏偏让他去学新学,格致书院加上海文理的双料高材!可偏偏没有一个进士功名……
而且纪忆为了能在清流中搏个好名声,也没求赵佶给纪浚开后门赐个进士。所以纪浚就一直以门荫出身跟着纪忆做幕僚,现在也升到了朝官,还官拜太府寺丞。其实也不错,但是没有进士总是个缺憾,只能一辈子靠自己这个父亲的庇荫做官。
如果自己真的被复古党人搞垮了,这个儿子怕是也跟着玩完了……
想到复古党人,纪忆就有点犯堵。他们的观点不能说不对。抑兼并,均田地,行府兵这些的确是救国良方。
但是大宋自有国情在此啊!
国朝一百六十多年就是不抑兼并,就是雇人当兵,就是唯有读书高,就是以文章取士的……这些都是成串的,不能取出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改革而不触及其他。
行府兵的事儿早在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时就提过了,但是没有均田,怎么搞府兵?有田的地主都去读书上进,让穷人去自掏腰包当府兵?范仲淹怎么想得出来?还好就是想想,要真做了,大宋早没有了!
而抑制兼并这事儿王安石都不敢,他也就搞个青苗法抢高利贷的生意,再折腾一下商人罢了。
触动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最根本的利益,呵呵,王安石还不得让人撕碎了?
至于现在搞这抑兼并,那不是逼着天下士大夫去投靠大周国吗?
大周又不是秃发左衽的蛮夷,人家也是华夏之邦。大宋的士大夫之所以反对周国,一是因为大周抑制兼并;二是因为大周不开科举。
而科举和兼并以及募兵制度,其实也是连在一起的……科举保证了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垄断官场,而募兵制则将国家的兵源和土地脱钩,使得抑制兼并不再成为国家必须的政策。
说穿了,不抑兼并就是为了保护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利益!而募兵制也是为了保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所拥有的政权。
三者根本就是合在一起的!
复古党人想在保住士大夫政权的前提下,剥夺士大夫最大的利益,这种事情怎么可能成功?
看着父亲愁得变成花白了的须发,纪浚眼眶就是雨热,强忍住泪水,“大人,要不您就以退为进,请郡去江南……”
纪忆一扬手:“你以为请郡就没事了?”他吸了口气,“现在是半步也不能退了。如果能扛住了,我家就是功在社稷……如果扛不住,为父也要在太宰的位置上熬到开封府城破的一天!要不然,上台的就不仅仅是何栗,还会有太子!”
纪浚猛吸了一口气儿,“大人,您说什么?”
纪忆摆摆手,“别问了,别问了……为父是走不了的!不过可以安排你走!你可以转武资去带兵,为父安排你去徐州!”
“去徐州?”
“对!”纪忆点点头,“徐州是个紧要之所,开封一旦有变,你在徐州有个两千兵马就能保全咱家了。”
“可是,可是现在还来得及吗?”纪浚问,“在京的举子要不了几日就要上书了!”
“来得及,来得及……为父有安排了!”纪忆咬咬牙,“东贼进入河东的消息传来,为父就安排了后招!”
正说话间,就看见一个纪忆的侄子急匆匆的走了进来,满脸的喜色。看见纪忆就扬起手中的文书,大声地道:“太宰!太宰!太原张宣帅军报,太原大捷!太原大捷!”
纪忆闻言长出了口气,扭头对儿子道:“张永锡果不负我,他一报捷,我就可以转寰一段时日了,马上安排你出京带兵!记住了,无论出了什么事儿,都不能把兵权交出去!如果开封府被围,就迎东海王入徐州!”
“什么?”纪浚闻言腿肚子一哆嗦,差一点就一屁股坐在地上了,“大人,您到底想做什么?”
纪忆瞪了儿子一眼,“做什么?当然是保命保家了!”
太原府的捷报也是一种文字的艺术!也就是张孝纯这样既是进士出身,又精通军略的大才能写得出来。
在捷报上,张大宣帅浓墨重彩的描写了三交口保卫战的胜利!那可真是可歌可泣啊,宣帅张孝纯,宣抚司统制刘光世都亲临前线,督战指挥。在他们的英明领导下,太原军民苦战五个时辰,杀敌无数,最后凯旋回城。
而在三交口大战的次日,太原守军又和东贼战于东山四大堡垒——这四大堡垒也不是棱堡,但是却依山而建,非常险要!
是日,东贼数万之兵,轮番佯攻堡垒。而太原守军则居高临下,以弓弩炮石大量杀伤贼兵。血战一日,击毙贼兵无数,再次奏凯还城。
经此两战,东贼损失惨重,再无力攻打太原坚城矣!
“首战三交口,再战东山四大堡,现在又说要守太原坚城……这也算是两战两捷?东贼能攻打太原城,说明已经拿下了三交口和东山四大堡了!这才两天啊!如此两处险要,两天就丢了,这太原城还能守几天?”
中书舍人兼侍讲何栗的府上,刚刚从河东前线调回,出任枢密院军机房主事的张浚,看着河东宣抚司差人送来的捷报,只是连连摇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