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军开动起来,那真叫一个浩浩荡荡啊!
如此浩荡的军容,在共和226年9月18日时,就被一支数量更加庞大的敌人阻挡在了襄城以南姜店镇一带。
指挥共和陆军第18军的是“义勇派”的武元镇中将,而他的机宜长则是韩山童上校。
两人在9月18日晚上的时候,只是被出现在南面平原上,如同地上星海一般的两宋联军的明营给震惊了。
这天晚上,双方都下了明营,两军相隔大约10里,灯笼篝火,星星点点的布满了旷野。
而一大一小两处“星海”之间,则是一片漆黑,偶尔有火箭划过星空,在旷野或大周的营地间爆起一团火光,留下一团光亮的残影后又归于平静。
这是西宋军在用火箭炮进行骚扰性袭击!
武元镇和韩山童在中军大营中和机宜们制定好了次日的作战部署,然后命人吹响了过夜号,便起身巡营。
出了中军大帐时,正好看见火箭从空中掠过的火光,两人都微微皱眉。这种隶属于炮兵的火箭射程也就三四里,而且发射起来非常方便,虽然没有什么准头,但是骚扰的效果却极佳。
在不出动大队人马进行搜索的情况下,根本无法驱逐在夜幕掩护下行动的敌方火箭兵。而出动大队人马则意味着可能会打一场夜战。
而夜战对于人数较少,而且也不如对方精锐的周军明显是不利的。
所以武元镇和韩山童宁愿让部队忍受敌方火箭的骚扰,也不愿意冒险出击。
至于以己方火箭兵还击,也不在他们的计划之内。因为那样同样会引发一场夜战!
今天晚上,散布在旷野和麦田中的西宋骑兵和枪大夫的人数,一定少不到哪儿去!
将目光从空中收回后,两人就开始例行的夜营巡查。
现在的周军依旧没有摆脱“棱堡时代”的影响,非常重视扎营。哪怕只是临时驻扎的行营,也会层层叠叠,扎得非常考究。寨墙、壕沟、出垒、望台、炮垒,一样都不缺少。这等扎营的工夫,比起西宋的精锐可强了不少,和东宋陆军则不相上下。
之所以会这样,不仅是周军的思路有点旧,还因为周军现在的主要兵源已经从农民变成了工人阶级,其中也有许多建筑工人,施工的水平当然是高的。
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走向战场
工人阶级的军队不仅善于施工,纪律也是极好的。大周共和国已经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中了,这是大工厂和大产业的时代,需要的就是能够遵守劳动纪律的工人。而纪律,又是一支军队得以组成的根本。
除了拥有良好的纪律,大周共和国的工人阶级现在也拥有比较高的识字率。
随着大生产时代的到来,拥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技术工人成为了工业资本家们最需要的劳动力。因此国家的教育政策也逐步进行了调整,从二十年前开始就实行了九年制的全民强制义务教育。
当然了,在这之前,教育也相当普及了。大周共和国的识字率早在100年前就突破了50%,而在9年义务教育实施前,80%的大周成年人是识字的。
而二十年的9年义务制教育更进一步提升了大周人民的受教育水平,而且义务教育并不仅仅为工业化服务,同样也为国家的军事服务。
军事体育、军训和服从纪律听指挥的习惯,都被融入了9年义务教育之中。
因此在共和226年9月18日时,出现在姜店镇周围的五万多大周共和军战士,表现出了极高的纪律性和服从性。
另外,这些共和军战士的身体素质也是有史以来最好的——虽然大周共和国正在遭遇过剩危机,但是肉蛋奶什么的劳动人民还是吃得上的。
而且公立学校里面都有免费的学生午餐,足够可以保证学生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足够的营养。
所以大周共和军的战士普遍高大结实,体力充沛。看上去个个都是好兵!
但是他们毕竟没有上过真正的战场,现在又被西宋的火箭炮没完没了的骚扰,营地中的气氛难免变得紧张而压抑。
今天晚上,周军大营中所有人都失眠了!
……
大周共和军的官兵们失眠的时候,他们的对手却大多已经鼾声如雷了。
之所以是大多,那是因为联军之中还有一个东宋的步兵师。东宋的官兵也和周国的官兵一样,都是很好的新兵蛋子,大战在即,当然会忐忑不安。
而和他们一起出现在战场上的西宋的九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的官兵,在大战前夜却显得非常安稳。
除了值守的官兵,其他人,包括赵良将元帅,现在都已经鼾声如雷了。
这些人大多是上过战场的老兵,而且不是军户出身,就是枪大夫出身——也许称他们为武士阶级更合适一点!
长期处于战争状态,而且又推行军户制和打靶取士的西宋,在200多年的演变进化之后,已经形成了一个世代从军的武士地主阶级。
现在西宋军中的骨干,基本就出身于这个阶层!
而大部分西宋农民,是没有资格从军上升的。所以当兵在如今的西宋,不是仅是一部分人的义务,而且还是荣誉,是身份的象征。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容易养出精兵。
但是武士地主阶级的数量比较太少,所以西宋只能走精兵路线,而不能像大周、东宋一样搞人海战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