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十八姐儿?”
潘孝庵听了这话,眼珠子都瞪大了。
端王是什么意思?
要娶十八姐?
不能啊,这事儿没有男方亲自上门来说的,就是王爷也不能这样啊。
难道是想纳十八为妾?纳妾倒是可以直接上门提出的。
可是这个……不妥吧?
潘巧莲虽然不是潘家将门嫡流,但终究是将门女,给亲王做妾是不合规矩的,除非端王袭了大统,那就没有问题了。
不过端王真的想要纳潘十八姐为妾,也不是不能商量的……
潘孝庵想着想着就笑了起来,笑吟吟看着端王赵佶,等着他接着往下说。
“大王是来给潘十八说媒的。”高俅站在赵佶身旁,满脸堆笑着说,“男家是洛阳武家的子弟,大唐太原王的二十一代孙……”
洛阳武家?太原王的二十一代孙……不会是武好古吧?
潘孝庵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赵佶笑道:“这人你也认识,就是翰林图画院的待诏直长,官家亲封的画中第一人武崇道。”
真的是武大郎!
潘孝庵想到武大郎就气不大一处来,可现在是端王殿下亲开金口给武大郎做媒!他也不能一口拒绝啊!
而且端王既然开口为武好古和潘巧莲做媒了,也就说明潘巧莲入宫“梦碎”,是不可能嫁给端王了,哪怕做小也不行了。那么武大郎也就不失为一个上佳之选了。
武大郎可是年少多金,而且官身在望,最关键的是端王赵佶还肯出面给他做媒。这说明……赵佶是很喜欢武大郎的!而赵佶将来又极有可能做皇帝,到时候武大郎还不是闭着眼睛升官发财?
这样的佳婿,潘家不要,有的是人要!
潘孝庵到底是将门中的“银行家”,脑筋是很灵光的,一点儿都不死板。所以转念一想,就认定武好古是佳婿了。不过也不能让武好古太容易把十八姐儿搞到手,一定得折腾他一下。
打定了主意,潘孝庵便冲赵佶拱了拱手,“大王,您说的那人,在下也是认识的,的确是一时才俊。不过……他的祖上武士彟是唐朝的勋贵,不是本朝的勋贵。而他本人也没有一官傍身,终究是个吏员商家,如何能配将门虎女?”
赵佶笑着点点头,“不就是一个官嘛,待他使辽归来,我六哥总能给他一个官的,若是供奉等不得,我便去保举则个如何?”
虽然老赵家是开官帽铺的,但是端王赵佶可以保举的人数还是非常有限的,高俅跟了他不少日子,都还没官身呢!
现在端王居然肯为了武好古早几日做官,就拿出一个保举名额,说明他是把武好古当真朋友的……
“不必!”潘孝庵摆摆手,他可不会让武好古占这份“便宜”,因为他知道人情是有限的,哪怕武好古和赵佶关系铁,这人情也是越用越少。所以有限的人情,一定要用在最关键的地方。
他说:“武大郎想娶我妹子可以,但必须凭本事得官!而且官还不能小,文官得到京官,武官得到大使臣,要么就是科举入仕,只要东华门外唱名,立即就能娶十八姐儿。”
第一百九十六章 官家不哭
宰相章惇经由垂拱殿入了大内,在一个宣赞舍人的引领下,向崇政殿走去。宣赞舍人隶属于閤门司,掌管传宣赞谒,是皇帝与百官之间的“桥梁”。
在唐朝时,閤门司是由宦官掌控的,而本朝天子遂行的是让臣下分权相制的策略。自然不会让宦官控制自己和外臣见面交流的通道。因而掌握閤门司的是开封勋贵,閤门司的官员都是武资,大部分是勋贵子弟,也有一些是武举及第入仕之臣。
而垂拱殿则是官家日常早朝的地方。在宋朝建立初期,官家上朝的地方通常在外朝的大庆殿或文德殿。不过如今这两座大殿已经变成了礼仪性的摆设,除了重大的日子,官家并不御外朝大殿,而是在内朝的垂拱殿早朝。
垂拱殿也由此变成了朝臣进入大内面君的门户,而官家在内朝办公和召对臣僚的地点,则通常是崇政殿。
作为宰相的章惇,不知多少次从垂拱殿步行到崇政殿,可以说闭着眼睛都能走到。不过宫廷的礼仪是不能废的,还须由宣赞舍人引领。
到了崇政殿门外,章惇立定等候,那么宣赞舍人则向殿内内侍通报。
不需多久,一个有些矮胖,皮肤也不大白净的内侍从殿里出来,向章惇等人行了一礼,然后凑上前去,低声对章惇道:“相公,官家今日心情不予,刚刚在殿内流泪了。”
和章惇说话的这个内侍名叫刘有端,四十许岁,是入内内侍省的押班,勾当御药院。和以往在宫中任职的宦官不大敢公开结交外臣的情况不同,刘有端这个内官却和宰相章惇往来密切。
同时,他还是新任的刘皇后的心腹。通过他,当时还是贵妃的刘皇后就和宰相章惇勾结,促成了孟皇后的被废和刘皇后的继立。
这哲宗皇帝治下的大宋,还真是有点另类——不仅出现了长期独相和一党把持朝政的情况,而且还出现内宫、内官和外朝勾结的事情,可谓是家法大坏。因后世史家对开疆辟土的哲宗皇帝以及辅佐他的章惇评价普遍不高。
基本上就是昏君加奸相的最佳组合了,正是由于他们二位坏了祖宗家法,才造成了后来的靖康之耻。再顺着昏君赵煦和奸相章惇往上追查,靖康之耻的责任就落到了王安石头上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