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啊,一切都依大官人的。”
白思文自是满口答应,心里也有点佩服自己的眼光和手段了。阿拉丁商会想要进入北地已经有百年了。
可是却一直被那些该死的汉人、高丽人海商打出来!现在若是能巴结上武好古这个贪官,多半可以一举在界河商市站稳脚跟!
有了界河商市这个根据地,阿拉丁商会多半就能在北方的海上往来纵横了!
……
“墨娘子!可算把你给等来了,我和师父差点以为寻错了地方了。”
墨莉从梨花别院回到自家在开封府内城的宅邸时天已经大黑了,在她的宅子门外这时却立着两个人,还都牵着走马,带着行李,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儿。正是明教圣公静明和尚和他的徒弟方腊。
“大师,十三哥,可把你们等来了。”
墨娘子拍了拍自家的房门,很快就有个老妈子来开门了。
“进来说话吧。”墨娘子将两人请进了自家的客堂,桌子上已经摆了几盘冷菜了,“还没吃吧?一起用一点吧。”她又对自己的女仆说,“七娘子,去巷子口的蔡家铺子叫几个酒菜。对了,大师,十三哥,你们忌荤吗?”
墨娘子是不忌荤食的,正宗的摩尼教教职只是独身,禁牵手,却不必“食菜侍魔”,不过江南地区流传的本土化的明教却有吃素的规矩,但是不禁牵手。
“贫僧吃素,十三不忌。”静明和尚说。
“七娘子,多叫几个素菜。”墨娘子打发走了自己的女仆后,又给和尚还有方腊点了两杯云雾茶。
“墨娘子。”静明和尚笑问道,“听人说你在开封府发了大财,看着宅子,倒是真的了。”
“奴要恁多钱财也没用。”墨娘子道,“还不是为了明教?这次叫你们来,也是为了明教的事情……奴觉得现在是时候重建明教总坛了。”
“总坛一直有啊。”方腊道,“就在睦州清溪县啊。”
“奴说的是天下明教的总坛。”墨娘子说,“是明教的祖庭!”
“你要重建教廷?”静明和尚一怔,“纪忆之也是这个意思?”
“他?”墨娘子一笑,“他不过是个听者。”
纪忆的家族虽然一直资助流亡中华的摩尼教正宗一派,不过他们只是为了获得商业利益而这么做的,本身虽然是信徒,但并不出选人。
而且纪忆虽然也想实现摩尼教的合法化,但是他只是想避免纪家被摩尼教的异端分子所牵连,从没想过重建摩尼教廷。
重建摩尼教廷可不是闹着玩的!这表明摩尼教的复兴和反攻的开始——反攻波斯!
而对摩尼教极为厌恶的天方教势力,一定会有激烈的反应,甚至有可能和纪家海商发生严重冲突。
“他不同意?”静明和尚有些担心地问。
墨娘子摇摇头,“那又怎么样?他不同意,我们就不能干了?现在可是最佳的机会啊,连天方教的阿拉丁商会都准备在界河商市插一脚了,我们难道要放过这个机会?”
“圣女,你打算怎么做?”静明和尚问。
“奴打算让诸选人之家都迁往界河商市。”墨娘子道,“同时在界河商市兴建大云光明总寺,作为摩尼教教廷驻地。”
“那界河商市的官府……”
“界河商市的官府会欢迎我们的。”墨娘子笑道,“因为诸选人之家会给界河商市带去产业,会让界河商市在最短的时间里繁荣起来。”
第四百零二章 东华门外落马
大宋元符三年四月十三,在开封府皇城的东华门外,挤挤挨挨的都是人头攒动。
从东华门到马行街,再到潘楼街、御街、汴河大街,再往东去出了梁门、万胜门,这一路上沿途都是人头济济。沿街的高处,或酒楼或亭台或民宅,凡是靠着大街的窗口门口,也都有开封府的官人百姓,翘首张望。其中还有不少是精心打扮了一番的小娘子,羞羞答答地探头探脑。
开封府无处不在的商贩也都赶来了,提篮挑担,沿着这一路叫卖吃食和各种甜汤,各种耍物。
还有一些商贩则是挑着一堆书册在叫卖,卖的是一本名叫《文曲星》的杂书画册,上面画了很快就要堂而皇之骑马游行而来的今科进士的人像,还印了他们的锦绣文章的题诗词赋。
今天可是新科进士东华门外唱名的好日子!谁不想亲眼见识这等大宋朝的英雄好男儿是何等样貌?谁不想一睹他们的锦绣文章?
况且这本《文曲星》杂书也不甚贵,不过是八十个铜钱罢了。对于开封府外的人们而言,或许是一笔钱。可是对着天下首善之地,收入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的开封府城的百姓来说,根本不算甚底。
再说了,会掏钱买这一册书的,也不是苦哈哈的力夫或是没正经差事的闲汉——他们也不识什么字,哪里知道进士的文章好在哪里?对他们而言,这书还不如《花魁》画册好呢!
会买《文曲星》的,都是家里有几个闲钱,可以让儿子或者自己读书上进的富裕市民。八十文钱对他们算得了什么?
所以不一会儿的功夫,这一路上至少三分之一的人手里都拿着一本《文曲星》的创刊号了。
不少人当场就翻看起来,看到精妙的文章还忍不住摇头晃脑念了起来,有几个还大声拍手叫好,仿佛真的能看出好在哪里似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