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进城”和丧失战斗力几乎可以划等号。无论什么样的精锐,一旦住进了繁华富庶的天下首善之都,再安逸上个几十年,差不多就能养成废物了。
大宋开国的那般将门,当然也是这样的!即便没有赵匡胤的富贵释兵权,结果也不会有什么不同。其实北宋的将门资本家和将门艺术家们还是不错的,至少能给后世留下不少价值连城的艺术瑰宝。
而想要扭转这样的趋势,也只有开办军校一途了。事实上,全世界在古代和近代维持军队战斗力办法,也就是“封建采邑”制和军事学校制两个路线……当然不能办北宋武学那样的军校。武学的毛病是把战士和将军“对立分割”了,只想培养将才,而不想培养基层的军官。
当然了,本身没有战斗力的“将”,是不会对北宋朝廷构成威胁的。而战斗力爆棚的愤青军官,有的时候是很难控制的……反正历史上没有什么封建王朝能牢牢控制那伙愤青。
所以对北宋王朝而言,最有利的军事组合就是花钱雇佣来的壮士和本身没有武力的“将”。
只可惜,武学里面培养出的“将”根本不会掌兵。而没有了尚武的风气后,壮士也很难花钱雇佣到了。
高俅笑着摇头道:“大郎,你真是想多了,现在武官多是荫补,根本不需要会武功就可以做。如果要入军学学个十年八年才能做,满开封府的将门还不得跳起来?”
“说的也是。”武好古苦笑起来,“那我们还是先议一议怎么把那1000家殿前武士安排好吧。十一哥,我看你也别再回延州了,在那儿能学到甚底?还不如把殿前武士接过手,安排妥帖了比啥都强。”
第四百六十章 地产兴邦(三)
“大郎,你想怎么安排?”
潘孝庵话入正题了。
怎么安排的意思是“捞不捞”和“捞多少”……不捞应该是不可能的,潘孝庵、武好古和高俅又不什么青天,都是爱财的武官和幸近的小人。
三四百万到了他们手里,怎么都要贪墨一些吧?贪墨个几十万缗的,真不算什么。
“还是把钱花到实处吧。”武好古的回答却是让潘孝庵和高俅非常意外,“十一哥,高大哥,要捞钱就在开封府,拆房子盖房子修园子……几百万还不是随便能捞到的?那些殿前武士是用来升官立功的凭借,可不能杀鸡取卵啊。”
“你说甚底?几百万缗?”潘孝庵闻言就是一惊,“怎么可能有那么多?我们还得给陛下修琼林宫呢!”
“不是琼林宫,而是琼林城!”
武好古说着话,就从自家书房的书架上取过了一幅图纸,展开在了书案上。
这是拟建中的琼林新城和开封府旧城合并在一块儿的平面图——武好古的灵魂可是从后世的地产强国穿越来的,虽然本人不是地产业的人员,但是怎么用地产兴邦的套路还是非常熟悉的。
对于开封府城这样一个老城土地有限,而地价又特别高昂的首善之都而言,老城拆迁和新城建设,无疑是来钱最快的办法。后世大天朝的兴旺发达,不就靠得房地产支柱吗?
当然了,拆平民的房子在大宋很不容易……宋朝开封府的刁民比后世的天朝百姓更不讲道理。毕竟现在还是可以站着看皇上的时代,没有元明清三朝的调教,老百姓的思路和后世不大一样。特别是开封府这里的老百姓又被大宋历代官家给惯坏了,个个都特刁钻。
如果武好古这个幸近敢在开封府城内强拆,百分之百被老百姓敲登闻鼓告御状,还有一帮不讲道理的御史言官还会跟着弹劾,到时候宋徽宗也保不住他。
所以武好古的拆迁目标一开始就瞄准了官产。都亭驿、同文馆、礼宾院、怀远驿、国子学、太学、武学、小学、开封府学等等的,统统都在拆迁计划里面!
有拆当然就有建了,都亭驿、同文馆、礼宾院、怀远驿、国子学、太学、武学、小学、开封府学的地盘在后世来说都是黄金地段!
黄金地段要怎么变成黄金,特别是装在自己口袋里面的黄金,那可就是大学问了。
“这些都是要拆掉卖钱的!”武好古伸出手指,在图上开封府旧城部分指指点点,上面不少地盘上划了叉,旁边还写了个“拆”字。
“那么多啊。”潘孝庵粗略地看了看,“差不多能卖2000万吧?不过琼林宫也得花不少钱吧?我看没1500万根本不够,剩下的钱中间还得拿出一部分盖新的使馆和国子监诸学,根本剩不了多少……”
一旁的高俅说:“琼林新城还有宅地和商馆用地,这可都是能卖钱的。另外,琼林新城和开封府西城之间还有点地盘,只要琼林新城建造起来,那可就值钱了。”
“那得猴年马月?”潘孝庵连连摇头,“琼林新城没有五年到十年是起不来的,我们就算拿下了新城里面的宅地、商地和两城之间的土地,要赚到钱起码得十五年。大郎,你不会真的在看十五年后的钱吧?”
“哪儿能呢?”武好古笑着,“十一哥,我看的其实是开封府内的那九块地皮,我们可以联手把它们买下来。”
“买下来?”潘孝庵吸了口气,“那得2000万吧?我们几个哪儿有那么多钱?”
“当然不能一次性买了,得一块块买。”武好古说,“先从都亭驿开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