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好古一笑:“臣毕竟是……武官吏商,所以这个《文曲星》杂志总归是不大站得住脚。”
《文曲星》杂志可以由共和行来“孵化”,但是当它一旦壮大成长起来,就不能由共和行继续拥有了——这可是资产阶级的喉舌啊!一旦《文曲星》的真面目被人认清了,可就是个定时炸弹了。
要是捏在共和行手里,早晚会把共和行给拖累了。共和行毕竟是个以盈利为目的的商行,《文曲星》不是它能玩的东西。
所以得尽快给《文曲星》找个更有力的新爹!
而这个新爹,当然就是赵小乙了。
“所以。”武好古道,“臣想将《文曲星》杂志转给赵小乙。”
“转给朕?”赵佶一愣。
“陛下。”武好古说,“是转给赵小乙。”
“赵小乙和朕不就是一个人吗?”
武好古一笑:“陛下不方便做的事情,赵小乙是可以做的……而且陛下也从未承认过就是赵小乙啊。”
赵佶想了想,仿佛有点道理,“那《文曲星》杂志还是给你管吧。”
“陛下。”武好古忙摇摇头道,“臣可管不了……臣是吏商幸近,不方便出面。”
“那谁可以去管《文曲星》?”
“当然是一些没有官身的书生士子了。”
第五百二十章 话语权(四)
赵佶有些糊涂,“为何是没有官身的书生士子?”
“因为《文曲星》的东家是开封布衣赵小乙。”武好古笑道,“一介布衣,如何能驱使官人呢?”
不用官人,当然是为了便于武好古操纵了!如果《文曲星》的编辑个个都是东华门外唱名的好汉,谁还会理财武好古这个一介吏商?到时候武好古辛辛苦苦建立的《文曲星》不就成了别人的喉舌?
而且,用了官人,《文曲星》杂志就会变成死气沉沉的衙门,上面是混资历的官,下面是混日子的吏,还怎么当资本主义喉舌?
不过这种理由不方便和赵佶说,于是就拿“开封布衣赵小乙”做托词了。
“而且。”武好古又道,“赵小乙开设《文曲星》杂志的目的,就是为了和文官争一争清流物议,怎么能再把《文曲星》交给文官呢?”
《文曲星》是用来和新党、旧党争话语权的!
话语权在宋朝可不是小权,因为宋朝的政争基本不动刀兵,都是拿嘴炮轰人的。
武好古是个武官,而且他又需要一个武官身份方便敛财,所以根本不可能去和文官争清流物议——他压根就不是清流啊!
在这种情况下,武好古就只能另起炉灶,用民间的舆论对抗清流物议了。
而民间舆论要对抗官场清流,当然就得有个可以抵抗官府压力的保护伞了。武好古自己是不行的,他真要敢动清流的话语权,早晚给人整到海州去吃老米。但是赵小乙不怕啊!
乱说话的时候是开封布衣赵小乙,但谁要来查封抓人,那可就是大宋官家赵佶了!
“好!”赵佶终于被武好古这个小人完全蒙蔽了,而且他也想不出别的可以把孟皇后名正言顺赶出去,再让亲爱的嫂子刘皇后做太后的办法。
“就依大郎所言了!”赵佶笑了起来,“朕也不白拿共和行的《文曲星》杂志,同文馆的地皮就作价90万缗,给你便宜10万缗,算是赵小乙买下《文曲星》的钱款。”
《文曲星》杂志的商业价值当然不止10万缗了,不过这本杂志一旦完成了向“新闻、政论”类杂志的转型,其商业价值就会因为政治上的风险而暴跌。所以哪怕赵佶一文钱不出,武好古自己贴钱,也一定要把《文曲星》送给赵小乙。
“至于《文曲星》归了赵小乙后要怎生运营。”赵佶道,“大郎你定个方针,过两三日朕去巡查琼林宫的时候递上来。”
“臣遵旨。”
赵佶又道:“大郎,蔡京提议让你久任提举界河市舶司事,你可愿意吗?”
“臣求之不得。”武好古早就知道这事儿了——蔡京这个忠臣看来还是想和自家结成忠党啊!
赵佶又说:“你要做的话,自明年起,界河市舶司还要年缴10万缗给朝廷。”
“没有问题。”武好古回答道。
“好,大郎果然是理财圣手!”赵佶笑了笑,“那朕明日就让中书拟招,让你权发遣提举界河市舶司……你的武阶官也该升了,给你一个客省副使吧。”
“臣谢陛下隆恩。”武好古连忙揖拜道谢。
赵佶封给他的客省副使虽然也是个从七品的武官阶,但是比之前的东上閤门副使可是大了不少。之前的东上閤门副使是52个武阶官中排名第33位的阶官,而客省副使则是排名第28位的阶官,等于一次给武好古转了5个官。
考虑到武好古现在的年龄,能当上这个级别的武官,其实是火箭般的升官速度。
……
“客省副使,带御器械,权发遣提举界河市舶司……呵呵,还真是少年得志啊!”
御史中丞赵挺之的府邸中,李清照的公老头赵挺之大约是第一批得知武好古又要升官的朝臣之一。
而这个内部消息则是他的儿子赵明诚带来的——武好古离开延福宫后,马上就去召集了《文曲星》杂志的几个主要负责人,告知了杂志将会出售给赵小乙的消息,也说了自己马上要升官的信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