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宣,人家指着鼻子下战书,难道还能避而不战吗?”
陆佃一边坐下一边说:“若是不战,岂不是要叫天下人耻笑了?”
“陶山说的对啊!”刘逵也跟着帮腔,“武好古和程颐的那一套用来治心还可以,却不能治国。”
周常点点头道:“那武好古太年轻了,就算他有天人之资,悟得实证之道,也不可能精通百家经典,所以一定说不过我们的。”
武好古肯定是悟道了!
不过悟道和通经不是一个概念,释迦牟尼29岁出家修行,35岁时在菩提树下悟道。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才26岁。穆罕默德见到天使加百列时虽然已经40岁了,但是他并没有进过学校,目不识丁。那么25岁的武好古悟得实证之道也就不奇怪了。
可是武好古却不可能读通了诸子百家之经,没有读通,那怎么能驳倒通经致用呢?
“武好古自然不通百家之经,可是苏东坡和程颐学究天人啊!”曾布看着眼前的几位,“如果王荆公在,自是不担心的,可是现在……”
“子宣。”陆佃摇摇头,一脸坚定地说,“苏东坡和程颐的学问虽然高,但是我也不怕他们。因为道理毕竟在我们这一边!”
曾布心说:道理应该是在我们这一边的!可是人家现在有了很厉害的说理办法了,真要论起来,不一定能赢啊!
不过避而不论肯定也是不行的,自己缩回去了,将来有理也变没理了。
“好吧。”曾布点了点头,“你们且回去休息一晚上,养足精神再和他们好好论一论吧!”
……
“老师,您到底是怎么想的?”
“怎么想?当然是要把新学批成伪学了!”
“不是这个……”
“那是哪一个?”
“长嫂如母……”
“大郎,你现在是大儒了,能不能别说这个了?”
梨花别院里面,武好古听了苏东坡的话,心里面只有一声叹息了。不就是拍马屁吗?不就是阿谀奉承吗?不就是当一回小人吗?有什么嘛……将来还不知道谁写历史呢!你在乎这个有啥意思?现在要紧的是权啊,大权在握才能用天理假说和实证主义拯救国家民族。
要不然将来就是脱脱帖木耳那个蛮夷写《宋史》了,咱才不要他来说好话呢!
看到武好古愁眉苦脸,苏东坡笑道:“大郎,你别想那么多了,好好休息,明天咱们一块儿去驳倒王安石留下的伪学。”
第五百八十六章 论道(十三)东坡悟道
五月十二日,国子监大殿。
新一天的论道又开始了。和之前的两日不一样,论道的阵营已经发生变化了,不是苏门和程门论道,而是苏程两家联手和新学论道了。
就和陆佃在一天前所猜到的一样,苏东坡和程颐虽然不合,但是他们两家的道是合的。没有程颐的天理学说,就是武好古一时间也不可能变儒学为儒教——那可是关洛大儒们耗尽心血脑补出来的学说,武好古能补出来不真成天人了?
所以在两天的论道之后理学和实学的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了!
而新学现在就是理学和实学共同的敌人了。
“陶山先生,晚辈想请教何为致用?”
武好古才不会去和陆佃论经呢!他就熟读过儒家的五经,诸子百家和儒家各个冷门分支的那些经他又没怎么读,自然不通了。
不过他却知道王安石的通经致用一开始就错了!因为那些“经”并不是实学,怎么致用?要致用得去云台学宫里学习。
“学以致用,就是要将所学的本领用在做事情上面。”陆佃皱着眉头说。
“做何事情?”武好古又问。
“一是富国、二是强兵。”陆佃说,“先帝之所以要变成法,行新政就是因为国用不足,兵将孱弱。若不变法,现在恐怕已经天下大乱了。”
其实他不知道,变了法,天下照样大乱,完颜“敢达”照样打过来……
“陶山先生自是精通新学了?”这时苏东坡插话了。
陆佃说:“精通不敢,但还是有所心得的。”
苏东坡一乐,“那陶山先生是会赚钱还是会打仗?”
“你……”陆佃一愣,怎么碰到一个抬扛的!怪不得先帝要把你赶去儋州了。
“我是书生。”陆佃说,“不大会赚钱,也不会打仗。”
“如今新学你最好了。”苏东坡笑着,“你既不会赚钱,又不会打仗……这新学哪里致用了?”
“新学不是这样用的。”陆佃瞪了苏东坡一眼,“而是由新学引出新法,由新法来富国强兵。”
“可是现在这个新学好多人在学啊。”苏东坡笑得更厉害了,满脸都是嘲讽,“全天下的士子都在学,需要那么多人一块儿跟着变法?变法有你们几个就够了,执行才需要全天下的士子啊!”
“这……”陆佃被苏东坡一问,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不是说好了论道吗?怎么扔开新学不说,尽扯没有用的话题。
周常看到陆佃被问住了,马上开口帮腔道:“东坡先生,天下士子学习新学自是为了可以更好的贯彻新法。”
“那他们会赚钱,会打仗吗?”
“……”
苏东坡怎么回事?
不仅陆佃、周常、刘逵三人愣住了,大殿里面听讲的众人也都愣愣的,不知道苏东坡今天抬得是什么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