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用高度抗辐射的 “哈姆”反雷达导弹摧毁了利萨姆-5 导弹的雷达站,利军
遭受重大损失。
美国中央情报局认定,此次袭击之后接着发生的针对美国的两次恐怖事
件为利比亚听为。美遂决定再给利以惩罚。4 月 15 日凌晨,一个由18 架 F
—111 型飞机组成的美空战机群,从英国基地起飞,绕道大西洋,经直布罗
陀海峡,经6个小时夜航,行程5000 余公里,顺利到达利首都的黎波里上空。
与此同时,由15架A-6、A-7 型飞机组成的—美国海军空战机群,从地
中海美第6舰队的航空母舰上起飞,直飞利第二大城市班加西。这33架飞机,
均装有先进的红外线夜视系统,加上先进电子干扰设备的配合,在夜间顺利
长航。凌晨2 时左右,两个空战机群几乎同时向各自预选目标实施攻击,12
分钟后,5 个预选目标全部被摧毁,美军仅损失一架F— 111 型飞机。
除上述三次战争外,80 年代还发生了苏联入侵阿富汗、越南入侵柬埔寨
以及两伊战争等若干局部战争。但运用现代化军事技术较多,较有代表性的
还属上述三次。
二、新的军事技术对谋略的影响
飞速发展的新军事技术,向筹划和指导战争的军事谋略者提出了许多新
的课题。
(一)战争的突然性急剧增强, “先计而后战”的难度大
“先计而后战”是军事谋略的基本特征之一。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奉行积
极防御军事战略的国家来说,必须在事先比较准确地判明战争威胁、敌人企
图,进而及时作好战争准备,从被动中谋取主动,以己之长,击敌之短。这
①
就是孙子所讲的 “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在军事谋略中的体
现。然而,外来之敌以侵略颠覆为目的的战争,历来都强调突然性,把突然
袭击作为发动战争的基本方式,这就增加了处于防御地位的国家预测、谋划
和准备战争的困难。以往历史上的突然袭击战例,由于技术装备的相对落后,
还是比较容易发现其征候,能够争得一定反应时间的。即使象第二次世界大
战之初法西斯德国搞的 “闪击战”,战前不论法国,还是苏联,都曾获得大
量有关敌方企图,乃至实施袭击时间的情报,只是由于思想麻痹、判断错误
等原因,才在突然袭击面前吃了大亏。
① 《孙子·地形篇》。
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为战争突然性加注了强大的 “推进剂”,今天的洲
际导弹能在半小时内飞跃2万里之遥,去袭击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战略
轰炸机能以每小时 1000多公里的速度,连续飞行 1万多公里遂行战斗任务。
海军军舰编队 1 昼夜可机动 600 多海里,舰载攻击机的活动半径达 1300—
1800 公里。而正在研制中的激光武器的速度达每秒近 30 万公里。陆海空军
的常规装备,也前所未有地提高了远程奔袭能力和突防能力,而且随着各种
武装运输飞机的发展,地面部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被空运到几百里乃至几
千里之外的战场上投入战斗。在这种情况下,战争的发动者,可以不必远涉
重洋就可对千里之外的敌国实施突然战略攻击,或者可以不需要事先对其兵
力兵器作集中和展开,军队就可从常驻地域直接开迸发起进攻。同时,战争
又往往从电子战开始,使军事行动更加诡秘难测。无怪乎英国的特混舰队仅
用 1周时间,就航行 1.3万余公里,从本土抵达马岛,并完成了对马岛周围
200海里海上、空中的封锁任务。无怪乎美国的飞机经 10小时夜航往返 1.1
万余公里,在 12分钟之内完成了对利比亚的远程奔袭任务。无怪乎叙利亚在
贝卡谷他的防空导弹群,在 6分钟之内即被全部摧毁。现今的战争突然性,
使得过去为人们称道的那些成功的突然袭击战例,也相形见细。这种 “智者
不及谋,勇者不及怒”的战争突然性,给战争防御一方提供的预知战争的可
能性和留下的对战争的反应时间,同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军事
谋略原则,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二)全方位、大纵深的立体化战争,增加了全面、周密谋划决策的难
度
在古代,人们就把天时、地利等条件作为谋略的重要依据。到后来又增
加了 “海”。不过,那时的“天”只是“阻阳、寒暑、时制也”、“地”为:
“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而“海”只包括近海海面。本世纪发生的
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上述概念增添了新的内容。除原
有的含义外, “天”增加了空中作战、争夺制空权。“海”又包括了远海、
水下、争夺制海权等内容,使战争真正具有了立体化的特点。不过总的说,
那时的立体空间范围还是有限的,比较容易掌握和控制。而新军事技术塑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