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和晚年,民船出海被朝廷视为 “弊政”而遭查禁,中国因而更加封闭了。
而在西欧,继伽马之后,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相继远航。荷兰人、英国人也
掀起远航热潮,他们所开辟的新航路,在欧洲引起了“商业上的革命”和“价
格革命”,国际贸易迅速扩大。同样是远航,为什么产生了完全相反的结果
呢?重要原因就是战略意识的截然不同。明王朝当年支持郑和远航,是为了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而葡萄牙、西班牙人当初向远洋发展,是为了
寻求与外国贸易的海上通道,打破意大利的贸易垄断,这一经济战略,后又
被发展成殖民掠夺的国家战略。在上述战略指导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建立起
了海上优势,抢占了大片海外殖民地。英国则后来居上,利用18世纪发展起
来的蒸汽机技术,建立了强大的海上舰队,称霸世界达一个多世纪。相反,
首开海上航路的中国,则成了近代列强掠夺和蹂躏的对象。
当今的世界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各国都在根据时代的特点和发
展趋势调整战略。这种战略已超出了军事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等
方面的内容。要成为一个高明的军事谋略家,必须比其它行业的人更牢地记
取历史的教训,更加注重战略问题的研究。
(一)掌握国际战略形势的特点
地球越来越小了,以至于西方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富勒把它形容为浩瀚
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的村镇。高度发达的现代交通与通信工具,布满全球的经
济网络,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关系,把即使是相隔数万里的国家变成了近在
咫尺的邻邦。地球的急剧缩小,又把世间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了,以至于
如法国的一位诗人所说: “再也没有任何一件事不和整个世界有关”。尤其
在战争问题上,一定规模的事件、争端或冲突,也会突破国家、民族、政治
制度的界限,产生广泛的世界影响,而一场重要地区的局部战争的发生,往
往可能影响世界形势的发展进程。军事对抗的国际性色彩越来越浓了。因此,
军事谋略家的战略意识,首先就表现在要有全球观念,善于掌握国际形势的
发展趋势和特点。展望未来 10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内的国际局势,有三点应
特别注意:一,世界从军事对抗转向政治对话,由紧张转向缓和,一个有利
于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新时期正在到来。但导致国际局势动荡紧张的各种
因素并未消失,东西关系和南北关系,即和平与发展问题,仍将是影响今后
国际形势进程的两个全球性战略问题;二,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体制已在
世界形势的转折性变化中开始动摇,一个由不同制度、不同模式、不同发展
程度的国家所构建的多极化的战略格局正在形成。关、苏、中、西欧以及日
本五大力量将成为新的战略格局的主体并相互制约,国际关系更加复杂;三,
世界各主要国家都着眼于21 世纪的中长期设想,展开了以发展经济为中心,
以发展科技为龙头的综合国力竞赛,以谋取新世纪的战略主动权。这就是现
时代军事谋略的大背景,我们只有清醒地认识它、牢牢地掌握它,所提出的
军事谋略才符合时代的潮流,才可能是制胜的谋略。
(二)关注亚太地区的积极变化
这是军事谋略者战略意识的又一表现。
1904年,英国战略思想家麦金德指出了 “心脏地区”将具有极其重要的
意义。1919年他提出了 “谁控制东欧,谁就能控制心脏地区;谁控制心脏地
①
区,谁就能控制世界之岛;谁控制世界之岛,谁就能主宰世界”的著名论点。
时隔20 年,希特勒从捷克下手开始进犯东欧,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又以欧洲为中心展开了长达40 年之久的争霸,至今尚未
停止。原因何在?根本在于欧洲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地带。近一二十年来,亚
洲、太平洋地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国与该地区的贸易开始超过了
其与西欧的贸易,并且在研究新的战略方案,以巩固和扩大其在亚太地区的
地位;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新的亚太政策,表现了其对这一地区的浓厚兴趣和
战略趋向;日本正在筹划建立 “东亚经济圈”,企图主宰该地区的命运;东、
西欧各国也想在亚大地区争得一席之地。这是为什么?亚太地区有巨大的经
济潜力和市场,80 年代以来包括中国、日本、 “四小龙”、东盟等在内的亚
大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亚太地区远离中东、欧洲等动荡和敏感地区的环境,
等等。据此,有些著名政治家、经济家和学者认为,现在的亚太经济充满了
活力,在下世纪可能成为世界的又一经济中心,有的甚至预言下个世纪是“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