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最佳方案。二、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不死守本本,不固执以往的
经验,不人云亦云,敢问善想,力求独到见解。试想,如果没有这样一种精
神,把马克思的语句和苏联的经验作为教条,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
道路就不可能开辟,独特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也不可能提出。三、超
常思维。超越常规才能创造,刘伯承 “七亘村重叠设伏”,似乎违背了“用
兵不复”的古训,而它的成功正在于利用了日军以为我不会重复设伏的心理,
在 “重复”中创造了不重复的奇迹。1943年的基辅战役中,苏联近卫第3 坦
克集团军在夜间打开前灯,拉起警报冲向敌之防御阵地,似乎离开了 “事以
密成”的原则,但却取得巨大的胜利。超常思维的要害在于突破定势思维或
思维常规,其提出的谋略看上去近似荒谬,正因为 “荒谬”,它才出其不意,
具有成功的极大可能性。四、坚韧不拔。突破传统经验、超越常规思维所拟
定的军事计谋,往往被人视为 “异想天开”,“异端邪说”而遭责难,要把
它变为现实是非常困难的,这就依赖于坚韧不拔的努力。五、严谨科学。科
学要创造,创造成科学,创造能力只有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结
出丰满的果实。那种不务实际、哗众取宠的所谓 “创造”,只是胡思乱想,
战争将无情地给其带来厄运。
(六)果敢的决断能力
①
古人云: “用兵之害,犹豫为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优柔寡断被
历代军事家视为败军、杀将之大忌。所以,有无果敢的决断能力,也是衡量
一个军事谋略者智慧才能的计量器。我们不仅要多谋,而且应善断,达到谋
② 引自军事科学出版社 《中外军事名言录》第316 页。
① 《吴子·治兵》。
与断的高度统一。果敢决断是战争对军事谋略者的要求,克劳塞维茨比喻战
争 “是一条真正的变色龙”,战场情况纷坛复杂,瞬息万变,要做到“见利
不失,遇时不疑”,驾驭战争之 “龙”,离不开果敢的决断能力。计谋既成,
迅速决断,迅速行动,使 “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在稍纵即逝的战机
面前,优柔寡断,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同时,在军事谋略过程中,肯定会有
不同的意见,作为一个负有领导责任的军事谋略者,当然要听一听不同意见
的合理之处,并尽量采纳。但决不可听到不同意见就六神无主,无所适从。
要有主见,有力排众议、当机立断的能力。当断不断,必遭其乱。第三次阿
以战争之后,以军首脑在如何防止阿方为收复失地而可能发起进攻的问题上
意见不一。有人力主阵地坚守防御,有人坚持以机动作战为主,国防部长达
扬一直在这两者之间徘徊,既没有重视坚守防御,也没有强调机动作战,企
图折衷调和,结果在战争打响后部队无所适从,巴列夫防线不到24 小时即被
阿军摧毁。
具有果敢决断能力的军事谋略者的特点:一是自信心,觉得有把握了,
就拍板定案;二是善于权衡利弊,扬长避短,正确处理眼前和长远、局部与
全局的利害关系,敢于在利于全局和长远利益之时舍弃局部和眼前的一些利
益;三是强烈的责任感,有胆有识,敢于冒必要的风险,担自己的责任,四
是坚强的毅力,不论在艰难困苦之中还是战局发生重大变故之时,都能冷静
思考,果断处事,勇往直前。
四、渊博的知识
如果说 “智是谋之本,有智才有谋”的话,那么“识”就是智之源,正
如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所说, “无知是智慧的黑夜”。又如托尔斯泰所言,
知识 “是智慧的钥匙”。博学多识方足智,只有足智能多谋。所以,知识是
军事谋略者智慧的海洋、孕育奇谋良策的土壤。古往今来,大凡在军事谋略
史上写下光辉篇章的军事家,无不学识渊博、满腹经纶。孙武,不仅是一个
军事家,而且可以说是一个政治家和哲学家。三国时期的曹操也是一个集军
事、政治、文学家于一身的伟人。诸葛亮施计用谋,辅佐刘备有功,其丰富
渊博的知识起了巨大的作用。 “隆中对”反映出他对政治、经济、军事战略
的深刻见解,而借东风、使用火攻,则说明了他对气象学也颇为精通。智退
司马懿,还证明他对心理学有研究。拿破仑是一位博览群书,颇感兴趣于军
事史、数学、地理、哲学、旅行、炮兵等方面著作的 “学者”。库图佐夫不
仅精于历史和文学,而且还学习了德、英、瑞典、土耳其等 7 国语言。说到
毛泽东等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知识,那更是古今中外很少有人能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