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十,战术上以十当一。毛泽东精辟阐述的全局与局部、质变和量变的辩证
法,是需要我们认真领会和思索的。一切神机妙算,皆出于此。毛泽东解决
了古今中外兵家的难题:从全局上看,敌强我弱如此悬殊,那么怎样才能以
弱胜强呢?这就要我们在局部上造成我强敌弱的态势,逐步消灭敌人。仗要
一仗一仗地打,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当我们取得许多局部胜利之后,总体上
的力量对比就会发生变化,再通过最后的决战,夺取全局的胜利。
“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是以弱胜强的三大通
则。
从战略上说,我们是 “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敌人处于战略的外线,
居于战略进攻地位,企图采取战略的速决战。我们则处于战略的内线,居战
略防御地位,应自觉采取战略的持久战。所有这些,都是由敌强我弱这个特
点决定的。
从战役战斗的作战方针来说,我们采取的是 “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
这与我之战略方针 “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正好相反;然而,又恰是实现这
样的战略方针之必要的作战方针。如果战役战斗方针同样是 “内线的持久的
防御战”,那就无法形成优势,也摆脱不了被动挨打的局面,第二次国内革
命战争中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已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毛泽东的斗智艺术
高超,恰好表现在正确处理战略与战役、战斗之间的关系上。
由于我们坚决地采取了战场作战的 “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方针,就不
但在战场上 (局部)改变着敌我之间的强、弱、优、劣形势、而且将逐渐地
变化着总的 (全局)形势。在战场上,因为我是进攻,敌是防御;我是多兵
处外线,敌是少兵处内线;我是速决,敌虽企图持久待援,但不能由他作主;
于是在敌人方面,强者就变成了弱者,优势变成了劣势;我军方面则反之,
弱者变成了强者,劣势变成了优势。在打了许多胜仗之后,总的敌我形势便
将引起变化。从全局来说,敌人处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占统治地位;而从局
部来说,我军则处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占统治地位;许多局部的质变 (对全
局是量变)必将影响全局的变化。这就是说,集合了许多战场外线的速决的
进攻战的胜利之后,就逐渐地增强了自己,削弱了敌人,于是总的强弱优劣
形势,就不能不受其影响而发生变化。
妙就妙在这里:敌分路向我进攻,敌处战略外线,我处 战略内线,敌是
战略进攻,我是战略防御,看起来对我是很不利的。然而我可以利用地广和
民众条件两个长处,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的。阵
地战和游击战只作为辅助的作战形式。主要采用灵活的运动战,集中优势兵
力,以几个师对敌一个师,几万人对敌一万人,几路对敌一路,从战场的外
线,突然包围其一路而攻击之。打他一个措手不及,迅速解决战斗。一战如
此,他战皆然。星星之火,终于燎原。我之小块革命根据地,逐渐变成大块,
解放区先是分散的后来逐渐联成一片,以至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中国革命战争的进程是辩证地发展的,每个历史时期,无不闪耀着毛泽
东的斗智辩证法的光辉。尽管未来战争因条件变化会有新的打法。但毛泽东
军事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则仍然是适用的。
前面我们说的是战争年代的情况,和平时期是否也有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呢?回答是肯定的。况且战时的全局观念必须依靠平时来培养。
战略上 (全局上)藐视敌人,战术上(局部上)重视敌人,这是普遍真
理。既敢于胜利,又善于胜利,就能无往而不胜。否则非左即右,要多花代
价就是了。
智者会辩证地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愚者会把两者形而上学地割裂
开来。谋略水平如何?同敌手较量见胜败,与同僚相比见高低。
第十六章 效益优化
效益优化,是军事谋略的重要原则之一。军事谋略要求巧于运筹,善于
智取。智取总是同蛮干相对而言的。斗智的目的就是要重效益 (战果)。一
个企业的经营总要千方百计地寻找本小利大的最佳方案。一个指挥员打仗,
也是这个道理,总要以最小的代价谋取最大胜利。有的仗花了很大代价却自
己打败了,有的仗把敌人打跑了,或打个平手,打成击溃战,有的仗虽打胜
了,但己方伤亡太大,得不偿失,或得失相当;有的仗代价小、胜利大,称
之为漂亮仗。是否用智和用谋,是否巧妙,结果不一样,显出指挥员指挥艺
术和谋略水平的高低。这里不仅有个政治责任心问题 (勇敢、负责),而且
有个科学态度和方法问题 (智、巧)。指挥员的职务越高,越要讲科学,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