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美军可以实施2 天的轰炸,能消灭日军船队;如果美军选北线,而日军
走南线,美军扑空之后,转回来再去轰炸南线,中间还能得到2 天的时间保
证,仍然可以消灭日军的船队;如果美军选南线,日军也走南线,美军则可
以实施3 天的轰炸,但此案没有把握,因为美军选南线,万一日军走北线,
美军扑空后再返回北线时仅剩下 1天时间,就难于奏效。美军经过权衡利弊,
保证万无一失,选定北线轰炸方案。这一决策不论日军走哪条航线,都逃不
了覆灭的下场。结果日军出现在北线,遭受美军的致命打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军在太平洋攻取岛屿作战中,先是与日军逐个
地争夺岛屿,兵力损耗很大,要取得全胜的时间也被迫拖延。以后,美军便
将逐岛作战改变为越岛作战,如绕过台湾直取冲绳等等。越岛作战的谋略取
得了很大的效益:大大降低了美国军力的损耗;使日本部署在太平洋和东南
亚许多岛屿上的兵力发挥不了作用:越岛直接进攻日本本土,结束战争的时
间大大缩短等等。当然,这是美军在付出代价之后才选取的最优谋略。
我军战史中择优用谋的战例也是很多的,宣瓦战役就是成功之例。
一般来说,实现谋略效益优化的主要思路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损耗对方的力量为着眼点来考虑我方的行动方案。损耗对方的力量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依据一定的精神损耗规律来确定损耗对方力量的方法途
径。如中国古代的长勺之战,曹刿就是依据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的士气损耗规律来谋取了败齐军之道的。二是损耗对方的物质力量。如毛泽
东在解放战争中总结出 “考虑我军行动应以便利歼敌为标准”这一经验,并
依此作出了夺取全国胜利的伟大战略部署。但是,在实际作战中,这两方面
不应作严格区分,且着重点应当放在损耗对方的有生力量上,在谋略活动开
始时,科学的选择损耗值是极为重要的。因为选择不当,很可能使谋略活动
无法全面而深入地展开。损耗值有多种多样,诸如地盘、人员、火力、时间、
心理、经济、政治、外交等等的损耗。无论怎样多,它都是以一定目的规定
的。战争双方都想损敌利己,正义之军损非正义之军以利于自己正义之气的
弘扬,非正义之军损正义之军民以利于自己恶劣行径占上风,革命军损反革
命军以利于自己从经济上、政治上、精神上、人格上获得解放,反革命之军
损革命军以利于自己横行霸道;反侵略之军损侵略之军以利于自己在和平的
环境里自我生存和发展,侵略之军损被侵略之军以利于自己生存空间的扩
张。在这个意义上,任何军事行动的目的都带有双向损耗、各自利己的性质。
我们依据这一性质就能客观地确定损耗值。
2、考虑到战争或战役战斗的方向、阶段、偶然、突变、错综复杂等特性,
就应当形成对达成同一目标的多种谋略方案。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作出效
益优化的方案。从我方来说,在作战行动中,可以发挥我方最大优势和随时
把握作战主动权的方案为上策,可以部分地发挥优势和部分地把握主动权的
方案为中策,不大能发挥我方优势和不大能把握主动权的方案为下策。但是,
仅仅从我方来考虑的情形,是片面的情形。正如毛泽东所指出:我军 “调动
敌人,可能被调动,亦可能不被调动,可能大部被调动,亦可能只有小部被
调动。”上中下策也处在这种情形的变易中。例如,田忌赛马,就齐王来说,
他的上策是以上对上,以中对中,以下对下,可发挥全部优势;他的中策是
以下对中且中对下,或者以中对上且上对中,或者以下对下;他的下策是以
上对下且以下对中。而齐王却只以上策为基本判据,即以同等级中每匹马都
比田忌的马强为基本判据,排斥了对下、中策的运筹,结果齐王自以为是以
上策被田忌的谋士孙膑运筹为了策了。又如太平洋战争中美军轰炸腊包尔海
域的日军运输船队,美军的上策在南线,可轰炸3 天,中策在北线,次中策
为选择了南线而日军出现在北线,下策是选择了北线而日军出现在南线。可
见,效益优化的谋略方案,不一定是上策,它是从上、中、下几策中比较得
来的。
3、这种比较一般都遵循两条思路来展开,一条是从最坏的情况出发往好
处思考,对谋略的一方就是最小的最大,对对方就是最大的最小,另一条是
从最好的情况出发往坏处思考,对谋略的一方来说就是最大的最小,对对方
来说就是最小的最大。当然,我们也不排除第三条思路即从好处想到更好处,
最大的最大或最小的最小。以上比较值通过代价理论、概率理论、风险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