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既成定局,于朝堂之上,就有人说道:“西去万水千山,多有危险,陛下应选派武艺高强之人护持圣僧。”
唐皇颇觉此言有理,遂在都中选了二人:一为公门第一快刀,董令;一为浣花剑阁,阁主陆瑜。
唐皇给二人赐下黄金、绢帛、田宅,着二人西行护送玄奘法师到天竺国,大雷音寺取得三藏真经。
关外。
十里亭。
正是九月时节,秋高气爽,草木深深。
近处甲士执戟侍立,阵阵萧瑟秋风吹过,旌旗猎猎,呼呼作响。
百官公卿手持玉笏,在不远处恭敬立着。
十里亭外以绢纱为帘幕,一石桌,数石凳,唐皇和玄奘相对而坐。
宫人执壶斟酒。
唐皇举起酒爵,问道:“御弟雅号甚称?”
玄奘微笑说道:“贫僧出家人,未敢称号。”
唐皇说道:“当时菩萨说,西天有经三藏。御弟可指经取号,号作‘三藏’何如?”
闻言,三藏忙是谢恩,接了御酒,“陛下,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自为人,不会饮酒。”
“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饮此一杯,以尽朕奉饯之意。”唐皇手捻胡须,微笑说道。
三藏不敢不受。
他接了酒,方待要饮,只见唐皇低下来头,将御指拾了一撮尘土,弹入酒中。
三藏不解其意,停杯踌躇。
“御弟呵,这一去,到西天,几时可回?”唐皇问道。
三藏道:“只在三年,径归上国。”
唐皇说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三藏面露恍然,方悟捻土之意,复谢恩饮尽。
唐皇又着人唤过选派的二人,沉声说道:“尔等在长安的家眷亲朋,朝廷会妥善安置。你们这一去,不需担忧,一路可尽心护持圣僧,或三年,或五年,回返都中,朕定不吝勋爵封赏。”
一旁的左武卫将军侯君集,也是凛声说道:“你二人,好生办事。”
董令是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汉子,国字脸,面容刚毅,闻言,抱拳道:“陛下但请放心,卑职定护持圣僧一路平安。”
陆北眸光流转,也是肃然说道:“必护送圣僧去往西天。”
唐皇这才满意,又是叮嘱了几句,这才和三藏洒泪相别。
云团之上,观音菩萨渐渐收回目光,她突然意味莫名地笑了笑,清丽如雪的脸颊恍有圣洁光辉流转而过。
“菩萨……”
惠岸行者面带疑惑,低声问道:“我们还跟着吗?”
“不用,有太微帝君在,可保三藏无虞。”
观音尊者轻声说道。
心中却在思忖,也不知那金箍,如何骗太微帝君戴上。
第一百四十三章 食二留其一
唐僧一行三人离了长安,走了数天,到了巩州,早有巩州官吏人等,迎接入城中。
安歇一夜,次早出城前去。
一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两三日,又到河州卫地界。
此地乃是大唐的山河边界。
镇边总兵招待唐僧和陆北、董令三人到福源寺安歇,寺中僧人一一见过唐僧,用罢斋饭。
董令面容刚毅,目如鹰隼,沉声说道:“陆瑜,你去喂马,我来护持圣僧。”
此人少时喜任侠、有节气,一把追风快刀使得水泼不进,在长安公门厮混得颇有名堂。
对于这位来路不明的江湖剑客,却是好感欠奉。
陆北笑了笑,也不和这人计较,打算牵起马匹,走到后院喂食草料。
董令冷冷睨了陆北一眼,见到一袭袈裟的唐僧从厢房中端着一个钵盂出来,便是上前笑道:“圣僧,让小人来吧。”
唐僧递了过去,合十一礼,说道:“有劳董校尉了。”
“圣僧折煞小人了。”董令面色微变,忙不迭说道:“圣僧乃是陛下亲口所封的御弟,以后万万不可如此。”
陆北远远见得这一幕,摇头一笑。
世人多为功名利禄奔走,无暇看一眼天空海阔。
所谓苟且眼前,不知诗和远方。
陆北观这位董令平日做事雷厉风行,颇有章法,但在体制之中,却不自觉弯了脊梁。
试问,多少英雄豪杰,为功名利禄驱使,身心困于牢笼。
陆北感慨半晌,也不再多思,喂马去了。
此刻,他便是一介凡人。
第二日,唐僧心中急切,正值秋深时节,四更天气,一行三人连马四口,迎着清霜明月,便出发了。
约莫行有数十里远近,只走得日上三竿,人困马乏。
董令提着刀,说道:“圣僧,歇歇吧……”
唐僧本就是金蝉子转世,天生体力较于常人要悠长一些,又加之一路见山野风景,别有一番滋味,倒也不觉疲困。
嗯,这一切其实都是旁枝末节。
最根本的原因,却是唐僧此刻正端坐在马上。
唐僧拉了拉缰绳,顿住马匹,拿起水囊喝了一口,看了一眼董令满头大汗,额头发髻汗津津,又转头看了一眼面色自若的陆北,说道:“董校尉,西行路远,陛下在长安翘首以待,贫僧觉得,我们还是着紧一些为好。”
董令:“……”
陆北目光古怪,见董令脸色铁青,劝了一句:“圣僧,我觉得歇歇也好,秋天正热,不提人,就是马也该饮下水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