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在后院里栽了一根榆木拴马桩,在拴马桩旁摆了一张桌子,桌1:放着文
房四宝,每日用一条9 尺长的铁链子将马鸿逵拴在拴马桩*,令其读书。山
水易移,人性难改,马鸿逵在拴马桩旁度过了300 多日,但仍不学好,恶习
难改。马福祥对他曾一度失却了信心,走门子将他送入袁世凯的总统府做侍
从武官。在军阀混战的年代,他也慢慢地拉起了队伍,开始了他的生涯。
到了本世纪30 年代初,马鸿逵已有几个旅上万人的军队了。1932 年7
月,蒋介石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马鸿逵的第15 路军总
指挥部由许昌进到信阳,以其第35 师第3 旅布防于武胜关、鸡公山一带,
第2 旅向罗山、光山、宣化店及泼皮河进犯,带着血淋淋的屠刀,为蒋介石
拼死卖力。
1932 年10 月,红4 方面军主力向平汉路以西转移,马鸿逵派部堵截、
追击,充当急先锋。
1935 年10 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马鸿逵以阻遏陕甘宁边区的发
展为己任,向蒋介石自告奋勇,蒋介石亦飞抵宁夏,亲自部署堵截与追击。
1936 年10 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会宁,马鸿逵即向蒋介石折呈《剿
共意见书》,提出“先剿陕北,再剿其他”。并建议蒋介石要张学良严督各路
军队同时猛攻;令陈诚所部向三边(安边县、靖边县、定边县)椎进。
西安事变的发生,使蒋介石、马鸿逵围攻红军的企图未能得逞。马鸿
逵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初则观望,迟迟不肯表明态度;及至料到蒋介石有被
释放的可能,即通电讨伐张(学良)、杨(虎城),并分别致电大骂了张、杨
二将军,向蒋介石讨好表忠。
此事颇得蒋介石的欢心。于是,1937 年2 月,以陆军第168 师的正式
番号改换了新编第7 师的番号,另给马鸿逵增编了1 个独立旅。
抗战开始,马鸿逵升任第8 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7 集团军总司令,马
鸿宾为副总司令兼第用军军长和绥西防守司令。此时,宁马已有步骑8 旅之
众,借口防共,不肯出兵抗日,后来迫于形势,不得不派兵虚晃一枪,装出
个抗日的样子,好捞政治资本。
1940 年3 月,傅作义部袭击内蒙古的五原,马鸿逵假说他的部队协助
傅军作战有功,又编了个暂编第9 军的番号,趁机扩充势力。
1942 年,蒋介石第二次亲赴宁夏,部署反共,马鸿逵竭力主张反共重
于抗战,并陈述他多年封锁陕甘宁边区的功绩,加之对蒋介石恭谨备至,视
为再生之父,又以重礼收买蒋介石的左右。因而,到了1943 年秋,蒋介石
又给马鸿逵增加了1 个暂编第31 师的番号,并任命马鸿逵的次子马教静为
第11 军军长。
1945 年8 月,日军宣布投降,广大人民欢欣鼓舞,笑逐颜开,而这位
马副长官却终日忧郁寡欢,直至秋凉还在贺兰山避暑,不肯下山。
1946 年7 月,全面内战爆发,一向保存实力拥兵自重的马鸿逵,突然
不惜血本,派兵3 万,倾巢出动,侵犯三边,援救榆林,出兵陇东,把战火
燃到了解放区。
1949 年8 月,解放大军进入甘肃,指向兰州,马鸿逵末日已到,仍加
紧部署,妄图作最后的垂死挣扎。
兰州战役结束后,马鸿逵又飞到重庆,接受了国民党政府的数百万银
元军钠,并向蒋介石当面表示顽抗到底的决心:“不成功,则成仁,马家军
要和共军战到最后一兵一卒!”长期追随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马鸿逵,从重
庆回到银川后,又自行增编了1 个贺兰军,取岳飞词《满江红》中“踏破贺
兰山阔”之意,准备失败后到贺兰山打游击,或越过腾格里沙漠,撤逃甘肃
河西,同兰州战役后撤到河西的国民党残军会合,背靠新疆,与解放军对抗
到底。同时,他将保安部队加以改编,全部隶属于各军,并将各军建制重新
改编调整,以利作战。此时,宁马总兵力7 万余人,仍由马鸿逵次子马敦静
统一指挥。
马鸿逵对宁夏兵力作了重新部署:骑兵第20 因固守同心,第81 军1
部守靖远,骑兵第1 旅守景泰,构成第1 道防线;贺兰军守中宁,第81 军
主力守中卫,构成第2 道防线;第128 军守金灵,第11 军守银川,构成第
3 道防线。
马鸿逵此时内心也是非常复杂的。他明白,青马与宁马相比,兵精将
广,势力雄厚,且据守着固若金汤的兰州城,只几天时间,也败在了彭德怀
的手下,全军覆灭,马步芳和马继援父子一人先后坐飞机逃跑了。宁马只不
过7 万之众,要与解放大军对抗,等于以卵击石,他想到这里,觉得前景十
分暗淡,毫无希望。他曾有过拉着队伍南下四川的打算,但解放大军已对宁
夏形成包围之势,部队如果南撤必然大乱,难以控制,反而不战自乱,被解
放军在运动中轻易歼灭..这是他最怕的事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