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走在队伍的前面,整个身心都被眼前这滚滚热流灼烫着,熔化
着。
突然,他看见了自己的画像!
他的心头先是一阵滚热,眼窝也禁不住湿润起来,可随之而来的,却
又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疑惑与惊颤..彭德怀的心渐渐平静下来。他禁不住在
心里告诫自己:胜利了,要警惕,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须知,一个傻瓜的阿
谀奉承所带来的结果,远比100 个敌人的危害还要大得多!
一排巨幅画像被众人抬着,迎面走了过来。
彭德怀迎上去,笑了一下,指着自己的画像说:“这模样长得不好,难
为画家了。还是扯下来吧,不要举着它过市了!”说完,他走过去,将画架
上的像一把揭了下来。
人群惊住了。
他拿起自己的画像,仔细看了看,微微一笑,尔后一把撕成两半,随
手扔在地上,像轻轻翻过一页日历。
人群立即围住他,千百双惊奇质疑的目光仿佛在问:你是谁?为什
么?!
他望着大家,歉意地笑了笑,然后大声说道:“同志们!同胞们!我是
彭德怀,就是这个画像上的人!不要抬我的画框子,应该举起毛主席和朱总
司令的画像,还有我们的红旗!”说着,他接过身边一位同志的红旗,向着
狂欢的人群和阳光灿烂的天空,认真地挥舞了几下。
几乎在这同一时刻,远在北京的毛泽东主席迈着巨人的步伐,健步登
上了天安门。面对亿万欢呼的人民,毛泽东挥臂发出了那震撼全世界的庄严
而伟大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此刻的彭德怀,当然看不到天安门广场那雄伟壮丽、举国欢腾的热烈
场面,但他的耳畔却仿佛震响着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那洪
亮的声音:我们的道路是艰辛的,但它是我们自己走出来的!
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它是我们自己夺得来的!
我们的命运曾经是坎坷的,但它一直是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后记
我在重病中,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不顾医生、妻子和朋友们的劝告,
拼着命在写这本书。胃在出血,肾在出血,还有数量不少的蛋白时刻在流失,
却不得不咬着牙坚持写下去。从炎夏到金秋,拖着久病无力的身体在写着,
只凭着这一口气,这一点精神,总算完成了这部作品。
曾经不止一次,我想把这本书的写作任务辞了。然而,每当想到脚下
踩踏着的这片遍流着先辈父兄的血,遍洒着先辈父兄的汗,遍印着先辈父兄
数千年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代复一代留下的重重叠叠的足迹的陕甘高原上这
特有的厚实的黄土地,我便不忍心了。如实地记述这段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
的冲锋陷阵英勇战斗流血牺牲的残酷悲壮的历史,将历史的本来面目再现于
人世间,为脚下这片生我养我的黄土地竭心尽力做点贡献,这是我神圣的使
命,义不容辞的职责。正是出于这种心理的驱使,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并
将它奉献给读者。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当年曾亲身参加了中国大西北解放战斗的王震、
王恩茂、杨得志、李志民、阎揆要、罗元发、张达志、张仲良、高锦纯、杜
瑜华、蔡长元、郑三生、曾思玉、郑维山、陈宜贵、程悦长、吴宗先、关盛
志、刘懋功、张国维、张开基、梁仁芥、杨守谦、王文林、张英辉、刘光汉、
杨怀年、陆岩石等老同志;原国民党将领彭铭鼎、马(忄享)靖、蒋云台、沈
芝生、王灏鼎、丁宜中、孟企三、贺新民、陈定行等人士,或口头长谈,或
提供史料,给予很大的帮助;解放军出版社的诸同志为此书的尽快出版做了
许多努力。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书是写出来了,身体尚待医治与恢复。不论读者怎样评说这本书,我
想,也只能如此了。
作者1987 年8 月初稿于病中1988 年6 月改定于病中再版后记人世间
的事情,往往有不少的巧合,也叫偶然性。当解放军出版社的有关负责人和
编辑飞抵兰州与我长谈这本书再版前的修改意见时,秋雨绵绵,正值8 月26
日。
这是兰州决战胜利的日子。感谢他们提了许多珍贵的意见,才有了这
本书再版后的面貌。
我总是自信地认为,写作是没有什么技巧的。写作从来只凭一种感觉,
一种意念,一种深沉的情绪。让感情的潜流宛如深深的山谷里一缕清清的小
溪随着文字缓缓地从稿纸上流淌下来,至于什么结构什么技巧,那全是评论
家寻觅出来的一些无关紧要的名词和概念。因为在我的写作过程中,最初曾
因学来的那些结构和技巧折磨得几乎常常是废寝忘食心神不宁头昏脑胀,往
后渐渐地才悟过来这完全是自寻烦恼自讨苦吃自作自受,于是越来越不去想
什么结构什么技巧了。这本书自然没有结构和技巧可言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