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离开乔家湾,朝第6 军阵地走去。
天高气爽,万里无云。
第6 军指挥所刚移到九条路口以北的邵家泉。这个村子位于兰州正南
方向,可以看到即将进攻的皋兰山的概貌。
军长罗元发、政委张贤约,和几个指挥人员一起,正在军指挥所里,
围着几张地图,研究试攻的具体方案。
突然,值班参谋跑来报告道:“彭总来了”罗元发和张贤约,还有副政
委饶正锡、参谋长陈海涵等人,一阵风似地赶到村口迎接。
但是,邵家泉村口,却不见彭德怀的踪影。
罗元发一打听,才知道彭德怀没有进邵家泉村,径直登上对面的山头
了。
打听清楚后,罗元发有点着急起来。他一边朝彭德怀去的山头方向急
走,一边扭头对参谋长陈海涵说:“你立即通知前面的部队,要特别注意警
戒,防止敌人耍什么花招!”停了一下,他又吩咐道:“同时,通知团以上主
要领导干部,迅速赶上山来看地形!”罗元发和张贤约几个人跑步登上山头,
才见到了彭德怀。
彭德怀一见罗元发和张贤约等人的面,就单刀直入地询问部队的准备
情况。
大家就伫立在山头,谈了好长一阵子。
彭德怀听罢,站在一个高坎上,又举起望远镜,向皋兰山敌阵地仔细
观察。
这时,第6 军各师的指挥员也陆续赶来,站在彭德怀的两侧和身后,
一起察看地形。
罗元发举着望远镜看了一阵,说:“敌人把几十里山坡挖遍了,到处是
窟窿眼睛,没一处是好的。”张贤约也说:“兰州南山阵地够坚固的了,敌人
还这样日夜在挖..”彭德怀放下望远镜,望着大家说:“看来,马步芳父
子在兰州,是铁了心要丢出血本的!”停了一下,他又用一种少有的坚定声
调说:“敌人加紧挖坟墓,知道他们的末日到了!”彭德怀站在月牙形的人群
当中,详详细细地把敌军阵地上的地形、碉堡、峭壁、壕沟、铁丝网等情况
告诉大家。
阳光照在他的脸上,汗水闪烁着晶亮的光。宽阔的额头,粗黑的眉毛,
有神的目光,高耸的鼻子,黄河岸壁上的岩石一般重叠在一起的很厚的嘴唇,
还有布满钢针一般坚硬胡茬的下巴,以及轮廓显得格外厚实的耳朵,整个这
些线条,构成了他那张士兵与将军都感到熟悉而威严的脸。
他脸上的表情总是单一的:冷静、沉着、威严。
人们平时很少见到他笑。他也很少笑。生气的时候,还听到他骂人,
训人。但人们见了他,并不感到生畏,相反,从他那里得到的是智慧,是力
量!是长官对下级的爱戴!
他的肩头,压着关系到千百万人的鲜血与生命的巨副重担,他的内心
里绝对不比任何人轻松多少,但他的外表却是从容的,自信的。
大伙儿和他一起,站在这座距离敌人前沿阵地很近的山头上,面对着
皋兰山敌军阵地,聆听他面授机宜。
第6 军将要进攻的营盘岭,位于皋兰山的正中央,与敌人设在西边的
沈家岭和东边的马架山阵地,互相衔接,互为依托,并以抗日战争时期修筑
的国防工事为骨干,构成对解放军的整个防御体系。
巍峨的皋兰山,以营盘岭为最高,能否拿下它,是第5 军能否胜利完
成这次战斗任务的关键。
彭德怀指着营盘岭下面的一个名叫下庄的小村子,对一直站在旁边的
罗元发说:“根据这个地形和敌人设防的重点,你们很好地组织侦察,确实
弄清敌人的火力,再好好研究一下,如何从正面突破。”听了彭德怀的这番
话,罗元发想:“在战术上,彭总历来要求我们尽量从敌人的侧翼实施迂回,
分割和包围,可是,这次为什么要我们从正面突破呢?”怀着一种矛盾的心
情,他又把敌人的阵地仔细观察了一遍。
原来营盘岭顶上,有一组用钢筋水泥筑成的环形集团工事,那是营盘
岭的主阵地。以此为依托,敌人将山崖削成3 道峭壁,每层约10 米高,设
了3 道防线。最下一层更高,约15 米的样子,它的下面就是下庄。主阵地
的东西两侧,都是悬崖绝壁,难以攀登,而且敌人可能料到解放军善于使用
迂回战术,特别加强了两面的火力配备。
这种阵地,如果从侧翼主攻,必然上当。而从正面主攻,却是比较妥
当的。
罗元发在重新研究了地形之后,想了想,对彭德怀说:“彭老总,我有
个想法。是不是主攻部队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下,从下庄正面发起攻击,以少
数兵力从侧翼助攻,吸引敌人火力,待正面得手后,再从两翼投入兵力?”
彭德怀点了点头,说:“这样才好。”看完地形,来到山背后,彭德怀选准了
一块草地,对大家摆了一下手,说:“这个地方挺好,我们坐下来,再仔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