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解放军对兰州守敌发起全线首次攻击。
万炮齐鸣,弹火升空,硝烟弥漫着数十里阵地,火光与朝霞一起燃烧,
映红了长空与大地。
古城兰州,经受着炮火的考验与洗礼。
黄河,在炮火硝烟中,依然滔滔东流去。
马架山、营盘岭和沈家岭,是敌人三大主防阵地。它与豆家山、古城
岭、狗娃山各制高点的火力据点相连接,构成严密的火力网。
马继援不惜血本,将他的第82 军3 个精锐师摆在3 个主防阵地上,第
100 师固守马架山及三家山、古城岭和十里山一线;第248 师固守营盘岭一
线;第190 师固守沈家岭及狗娃山一线。马步銮第129 军的两个师为预备队,
部署在拱星墩和兰州西关两地。
战前刚从新疆调来的榴弹炮营,配置于兰州东教场。甘肃保安部队3
个团,驻守在东岗镇及城内。兰州城内守军共5 万多人。
韩起功的骑兵新军,驻守临洮、临夏,防守青海老巢的门户。
马继援第82 军的马成贤骑兵第14 旅、马步銮第129 军的马英骑兵第8
旅以及第100 师、第190 师、第248 师和第287 师、第357 师所辖的5 个骑
兵团,集中布防于河口至民和一线,策应兰州和临洮方面的作战。
黄祖埙第引军的两个师(即第191 师、第246 师)、周嘉彬第120 军的
两个师(即第173 师、第245 师),在黄河北岸地区,沿河布防。
马继援在黄河北岸坐镇指挥,前沿指挥所设在龙尾山上。
轰轰隆隆的炮声,宣告兰州决战正式开始。至此,敌人仍然自以为兰
州地形险要,工事坚固,兵力雄厚,布防严密,天衣无缝,固若金汤。
沈家岭和狗娃山是两座山梁,位于兰州西南10 里左右,两山相连。
狗娃山在沈家岭西侧,山梁比沈家岭稍低。山梁的西侧,是临(洮)
兰(州)公路,直通兰州西关。
沈家岭的东边,是阿(干镇)兰(州)公路。再往东便是更高的皋兰
山。婉蜒的公路,就夹在两山之间的深谷里。沿公路北出谷口,便是兰州西
关。
扼守沈家岭与狗娃山,居高临下,截断两条公路。如果解放军拿下这
两处高地,沿着公路就能直捣西关,切断黄河铁桥,将敌人从四面围困在兰
州城内,关起门来打狗。
站在解放军的阵地上,由南向北望去,沈家岭的形状酷似葫芦。敌人
防御阵地就在葫芦头上,东西南三面削坡为壁,高约2 至3 丈,密如蚁穴蛇
洞的暗堡与伏地堡,分布在峭壁之上,以环形堑壕相接,纵横交错如网的交
通沟又同堑壕相接。细长的葫芦柄,伸向解放军进攻的方向,易守难攻的狭
窄地带,设有难以跨越的横沟障碍,沟前还有密密麻麻的布雷场。要突破这
样的地形和障碍去攻击敌人的阵地,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攻击沈家岭的突破口,很难选择。两侧山高谷深,坡陡崖峭,不仅无
路可攀,而已受到东西两面火力夹击,无法突破。唯一的办法就是正面硬攻。
这个葫芦形的阵地,简直像个缩头的刺猬,要拿下它,非常棘手。
沈家岭阵地,与守兰州之敌存亡与共,此存彼生,此失彼亡,战略地
位十分重要。因此,敌人将这个阵地称为“兰州金锁”。
敌人以其精锐主力第82 军的190 师防守沈家岭和狗娃山,并以主力第
129 军的357 师防守七里河、小西湖沿黄河通往西关的狭长公路,另派第129
军一部驻守华林山,控制通往兰州西关的唯一孔道,作为第2 道防线。
攻打沈家岭和狗娃山的任务,由第4 军承担。军长张达志尚未赶到,
副军长孙起群病在途中,政委张仲良和副军长兼参谋长高锦纯决定第11 师
攻打沈家岭,并首先发起进攻;尔后第10 师进攻狗娃山;第12 师作为军预
备队,警戒皋兰山敌军增援,消灭可能从阿兰公路增援沈家岭的敌军,保护
主攻两师的侧后安全。
首攻开始的前一天夜里,按既定部署,担任主攻任务的第32 团接近沈
家岭阵地,第28 团接近狗娃山阵地。
张仲良向各部队强调指出:“一定要做好攻坚战的准备,不怕伤亡大,
坚决夺取阵地,歼灭一切守敌!”拂晓6 时,在强有力的炮火轰击之后,第
4 军向沈家岭、狗娃山守敌,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皋兰山的主峰营盘岭,是兰州南面的屏障,从兰州内城有公路直通峰
顶。各种火炮、弹药及其它作战物资,均可由汽车直接送到阵地上。
山上的工事,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以1 个工兵团的兵力,外加3
千民工,整整修筑了半年多。尔后,马步芳又派1 个工兵营,还有数千民工,
义加修了3 个多月。这些永固性的工事,总耗资有数百万元之多。
主阵地以钢筋水泥明堡与暗堡,构成核心的集群工事。围绕主阵地三
营子这个山梁,自上而下有环形峭壁3 道,每道高约2 至3 丈,峭壁外挖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