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大家详细研究了敌人的兵力部署、工事构筑、战术特点和地
形情况,决心以两个梯队实施连续突击,不惜一切代价拿下豆家山。
部队全力以赴,不分白昼黑夜,投入了紧张的总攻前的准备之中。
师、团、营、连、排各级干部反复勘察地形,准确地选择突破口,认
真地研究如何打开突破口和击退敌人反冲击的战术。
第566 团担任尖刀任务的第3 连,干部战士反复多次侦察进攻道路上
的地形地物,突击排在营长的组织下进行沙盘作业。
总攻的前一天,杜瑜华在现场组织步炮协同,具体地明确了各个战斗
阶段步兵的行动、炮兵的支援方法、射击手段和协同信号。
第63 军炮兵团的两个山炮营和1 个重迫击炮营,全部用于直接支援步
兵冲击。根据杨得志关于火炮尽量靠近打的指示,军炮兵团决心把火炮推到
敌人鼻子底下,进行直接瞄准和抵近射击,准、猛、狠地打击敌人,坚决为
步兵冲锋打开通路。
指战员冒着敌人的炮火,推炮上山,构筑阵地,搬运炮弹,投入了紧
张的战前准备。
敌人的炮弹凌空而下,不时地落在山坡上,腾起一股股夹杂着泥土的
烟火,弹片四处横飞。
前面的同志倒下了,后面的同志跟上去。
拉炮的马匹倒下了,战士们就用肩膀抵住炮身奋力往上推。
越往山上走,坡度越陡,马拉人推,火炮仍然上不去,战士们就把炮
拆开往上扛。
山炮2 连1 排副排长白宗令,在和战士们一起推炮上山时,敌人1 发
炮弹落下来,他为了保护炮手和火炮,臀部负伤,鲜血直流。连长让把他抬
下去,但他坚持不下火线,简单地包扎了伤口,忍着疼痛一直将炮推到阵地
上。
就这样,马拉,人椎,肩扛,战士们硬是把几十门大炮,椎到离敌人
阵地只有几百米的地方,真正把大炮戳到了敌人的鼻子底下二山炮2 连炊事
班长李秋禄,是一位47 岁的老同志。他把饭送到阵地上,刚放下担子,就
一头栽倒在地上。和他一同来送饭的炊事员告诉大家,部队严重缺粮,李秋
禄为了阵地上的指战员吃饱饭,已经两天没吃一口东西了。他是饿得昏倒过
去的。
李秋禄醒过来后,身边围满了含着泪水的指战员。大家一齐劝他吃饭,
他说什么也不愿下咽。
李秋禄望着大家,挣扎着站起来,说:“我能坚持,把饭留给你们,吃
饱了好打敌人!”正在这时,敌人一发炮弹打过来,落在饭筐水桶附近,轰
隆一声爆炸了。
烟火散开后,木桶的碎片飞得遍地都是,饭筐也飞出几十米,洋芋蛋
和泥土弹片混为一体,孤零零地落在弹坑的周围。
李秋禄在炮弹炸开的一刹那,拚力扑向饭筐,企图用身体将送到阵地
上的洋芋蛋保护下来,结果被炸得尸碎血喷,英勇牺牲了。
这一幕,被徒步来到阵地上的彭德怀看见了,他朝着敌人山头阵地狠
狠地骂了一句。
郑维山紧走几步,拦住彭德怀,说什么也不让他再向阵地前沿迈步了。
“彭老总,这里很危险,请你赶快离开,换个地方!”彭德怀望着爆炸后
的现场,望着残缺不全的李秋禄同志的遗体,望着断了食水的愤怒的指战员,
说:“你们经常面对炮火,面对伤亡,都不怕,我怕什么?我彭德怀的任务
还没完成,马克思不会收留我,马步芳父子也别想吓走我!”说着,他挥一
下有力的胳膊,推开郑维山,朝着战士们大步走了过去。
指战员看见彭德怀来到距敌前哨仅百十米的前沿阵地上,深受鼓舞。
大家分秒必争,火炮阵地很快修筑起来,火炮和人员都得到了有效的掩蔽。
观测参谋韩兴洲,头部和臀部两处负伤,坚持不下火线。他带着伤,
流着血,带领侦察观测人员,深入到敌人前沿,把全团的射击目标和方位距
离,搞得清清楚楚。
大炮,长上了眼睛。
与此同时,各部队都做好了战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决心攻克豆家山,
打好解放西北的关键一仗。
郑维山送走彭德怀后,又一次来到了主攻团,看望部队,检查战前准
备工作。
潘永堤向郑维山汇报了部队的准备情况,然后重点介绍道:“我们决定
把突击的任务交给第3 连。3 连是个红军连队,解放太原得了‘立功太原’
的红旗,是个能打硬仗的连队,是一把锋利的尖刀。这次,3 连接到突击任
务后,连长王殿忠和指导员魏应吉就连夜带领班、排长,爬到敌人阵地前沿
摸地形,察看敌1 号阵地的兵力部署、工事构筑和火力配系,具体地明确突
破点和冲击的道路。
根据地形和敌人防御特点,他们连里组织了两个突击排,指导员魏应
吉和副连长王勇禄带领冲锋枪排,连长王殿忠带领刺刀排,并在沙盘上仔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