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三四百名“进驻”此地的英国人,也大有乐不思蜀之意。这一点,从屋边、路旁、树下处处可见的一团团伴随着“痛苦”的呻吟和粗重的喘息,死死的纠缠在一起的赤条条的黄白分明的人体上,便能得到充分的证明。可以想象得到的是,在这样辛勤的“耕耘”下,十个月后,孟尔多势必会迎来一个空前浩翰的“婴儿潮”!精明而有远见的山寨头人,都已在暗中计较,到时怎样才能把这些“理应”属于他的“私人产业”的“杂种娃子”卖上一个好价钱了。
而刚从战场上“死里逃生”的英军官兵们却只想着如何才能把心中的恐惧、不安和对未来的茫然,都尽情的发泄在女人的肚皮上,自己都顾不了了,谁还有心去想“子孙后代”的生存状况,这么一个遥远的问题!
放纵的浪潮上那样的势不可挡,不仅是一些下级官兵,就连考斯特等一众高级军官都在为具有开创意义的“英惮大融和”“添砖加瓦”了。
当然,无论在再堕落的人群里中,洁身自好的“正人君子”总还是有几个。可在这种“春色无边”的大环境下,英军中那一小撮以翰斯列姆中将为精神旗帜的“道德家”们,能做的也只能是把他们自已反锁在小木楼里罢了。
中饭后的辰光,无疑是成天郁郁寡欢的斯列姆中将,最期待的时刻了。按照在皇家陆军中盛行了几百年的“下午茶”传统。。。每天这个时候,所有的英军将校,都会到那栋被斯列姆中将鸠占雀巢的两层楼的头人宅子里来,用原属于英军供给物资,现又被中国军队“委托”他们保管的红茶,消磨上大半个钟头。
也只有在这时,已在事实上沦为一个仓库主任的翰斯列姆,才能找回点军团司令官的感觉。
当然,一个军团司令官对于目前的境况,是不会满意的。这不,茶过三巡后,斯列姆便询问起了他关心的一些事情。
“邱尔吉少校!电报室那边?”一直死着抱着想与印度方面联系上的幻想不放的中将,重复着每天必做的“功课”。
明知不可能从警惕性极高的几十名地“中国监工”手中,夺下完好地电台邱尔吉口是心非的说道:“中将阁下,正在着手,相信不久,就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一众在场地军官一如既往的把理解的目光“献”给了邱尔吉。少校的敷衍塞责是高尚的。要是把真相告诉中将那才是残忍了。
“速度要再快一些。我会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的。”满面红光地斯列姆中将地语气里充斥着让人心酸的“自信与坚强”。
“遵命,中将阁下!”邱尔吉简短地答道。
“先生们,我再次郑重提醒你们。注意自己地身份。一个英国军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保持适度地妗持!否则他就不配穿这身军服!”中将声色俱厉的警告。却让强忍着满心不耐地军官们,都大松了一口气。他们都清楚,这句话一说,也就意味着一天一度的“精神折磨”结束了。其实,英军军官们之所以愿意松开身下的女人,每天都来听不愿面对现实的斯列姆中将“痴人说梦”。除了长年在军中养成的等级惯性外。主要还是出于对这位敦克尔克的英雄的同情。说白了,这些人正在做的事。与“临终安慰”是一个性质。
也难怪。这些至少也在军中混了十几年的军官们。会这样的“悲观”。一千多英军被中国人以安置为名分别“圈养”在沿着丛林边缘的几个小山寨里,四周不是中国人。就是日本军队,粮食、枪支、汽车倒是不缺,可是既掌握不了电台,又没有汽油、弹药,那就是大问题了。与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孤军徒步转战近千公里相比,呆在安全的地方不动,等着中国人来发落,无疑是最明智的!
又捡着过去的事情“闲谈”了一会,正当众人要告辞时,一个英军中士进来通报道:“将军,杜中尉求见。”
在中将提示性的“咳嗽”声中,满屋子的歪歪斜斜的英国人,争相调整起了自己的坐姿。
“请杜中尉进来!”在用反复“检阅”“纠正”了自己的部下的军容风纪后,觉得已是无可挑剔的中将,方才的挥手示意,让卫兵请客人进来。
该死的英国鬼子!俘虏都当了两回了,还这么死要面子!若是放在了往日,很有牢头的自觉的杜文忠,在被这一群爱摆谱的“犯人”,晾在门外都半天后,说不定还会夹枪带棒的刺他几句。可今天不用了。在不失礼仪的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他清清嗓子用“宣旨”式的口吻一字一句的宣布着:“诸位,我很荣幸的向你们告知我国政府的决定。鉴于在缅甸的领土上,已经没有其它成制建贵国军队,而贵部的状况也已不再适宜作战。我国政府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表示愿意接受以战争难民的身份,收留贵军这一千多名官兵,将被安置在昆明附近,一切待遇从优。”
没有想象中哗然和愤愤不平。对此早有心理准备的英国人,大多以平静无波的心情,接受这个必然的结果。至于迷梦破裂的斯列姆将军,则被气得嘴角溢出了缕缕白沫,自是不可能表示什么意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