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丛林战争_黎汝清【完结】(113)

  空运向寮国战斗部队提供武器,他们的副外长普希金直接告诉美国官员:

  “这是二次大战以来苏联最紧急的军事供应行动。”这就是说:美国佬当

  心一点,我近你远,看谁排过谁!

  美国因为地理关系在二战中曾占了便宜,现在却因地理关系,有点远

  水难救近火。肯尼迪总统不能不变换策略:武力解决不行,转向政治解决,

  政治解决不行,便转向以武力威胁来谋求政治解决。

  这种武力与政治相结合的办法能奏效吗?美国一方面要求老挝成立一

  个真正中立的政府,一方面令第七舰队驶向暹逻湾。在冲绳的美国海军陆

  战队处于戒备状态,一支500人的战斗部队在隆隆的直升机声中,降落在离

  万象只有几十公里的泰国乌隆镇。肯尼迪三管齐下,在政治、军事行动的

  同时,进行了频繁的外交活动,一方面警告苏联不要低估了美国阻止“侵

  略”的决心,一方面敦促印度总理尼赫鲁支持老挝停火,对苏联施加影响。

  但是,这一切活动也只能取得一些外部效果,至于老挝内部,极端赢

  弱的政府军却无法与寮国战斗部队相匹敌,在1960年底的激烈战斗中,寮

  国战斗部队(巴特寮)的解放区迅速扩大,他们占有了战略要地查尔平原

  和中寮下寮的重要地段,由此保障了老挝境内“胡志明小道”的畅通。

  美国政府内重又出现了军事干涉的呼声。肯尼迪拒绝了出兵的建议,

  理由是军事上有很大困难,也得不到美国公众舆论的支持。但是局势强迫

  美国出兵。因为它必须向拭目以待的世界表明:代表世界未来的不是共产

  主义而是美国!

  美国由于屡遭失败,踌躇满志宣称负有拯救自由之历史使命的肯尼迪,

  必须维护美国的政治声望和权威,一种急于扭转局面的心理刺激他采取强

  硬政策。因而美国也就不可逆转地陷入泥潭。……

  这并不是说美国没有顾虑。在某些方面还是清醒的,却又陷入二律背

  反中,肯尼迪曾经认识到:南越的吴庭艳政权素质低下,美国出兵不但难

  以扭转局势,反而会损害美国的威望,一旦卷入,就会导致规模越来越大

  地持久地陷在越南。……

  清醒并不都是有用的:饮鸩止渴。那是因为于渴至极,不喝就要干死。

  智囊们也是清醒的,他们认为:越南战争只能由越南人来打才能打赢;

  如果成为白种人的战争,那么美国就会像法国在50年代初那样惨败。肯尼

  迪决定不派遣战斗部队。备忘录讲得挺透:如果西贡政府奋发努力,就用

  不到美国出兵;否则,美国出兵也是徒劳。

  可是,由于局势严重,为了督促西贡部队奋战,就只能增加军事顾问

  的数量,不作战只督战,美军在南越的人员由肯尼迪就职时的875人,到肯

  尼迪遇刺身亡时就增加到16000人。近20倍。这些支援部队在遭到攻击时不

  能不予以回击,这就等于参加了战斗。一只脚踏进了门槛,离身子进去也

  就不远了。

  咱们暂且看看美国是怎么挤进越南之门的吧!

  1961年4月,寮国战斗部队猛烈进攻,逼近万象,老挝危急。肯尼迪主

  持国家安全委员会,并指示太平洋美军总司令费尔特,要他做好轰炸北越

  和中国境内目标的准备。出兵老挝已经提上日程。有人主张“有限于涉”。

  三军参谋长却认为出兵14万以上才能保证胜利,并且要配备战术核武器。

  4月29日,国务卿迪安·腊斯克、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和三军参谋

  长等高级官员开会,多数人主张出兵老挝。而麦克纳马拉却认为坚守老挝

  一隅不如坚守泰国和南越。这个意见得到了肯尼迪的赞同。当天,即致电

  太平洋美军司令费尔特,准备将5000美军派往南越和泰国,以显示干涉老

  挝的威势!

  肯尼迪作出这种抉择后,忽然发现了它的崭新而又深远的意义——印

  支地区是他“反叛乱”的试验场;是按美国方式解决第三世界问题探路石,

  是显示美国实力的表演台!从此,他就骑上了老虎背,战争焦点也就从老

  挝转向了越南。

  为了使南越政府全力投入战争,白宫决定换马,策动南越的将军们发

  动政变,吴庭艳总统躺在血泊里之后,西贡的将军们就开始了轮盘赌,美

  国的钱袋不知押到哪一位将军身上!一天投入100万美元,却不知交给谁更

  合适。开头是三头执政选择了杨文明,以后在许多次政变里,一个自封为

  强力人物——阮庆将军取代了三头执政,美国人就压根不知道他是谁!南

  越军政府的目标不是推行反共战争,而是互相厮咬争权夺利要美国的钱。

  南越,由于政治腐败,自身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美国选了压死马来当活

  马骑,不是驰骋前进,而是让死马拖死。越战,注定要美国人亲自出马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