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1个昼夜的轰炸,动用了全部的一121架B—52战略轰炸机,袭击了河内和海防、圣诞节降临的不是耶稣基督,而是雷霆万钧的赫赫战神。河内和海防,在一片火海中燃烧,北越人却见惯不惊,泰然地顶住了山崩地裂的压力。
第一天,苏制的萨姆一2型导弹击落了3架B—52;第2天、第3天又击落了6架,据考,每架B—52价值为800万美元。第4天,已经有43名飞行员丧生或是被俘。整整11天的264小时的不间断的轰炸,是美国战略空军史上前所未有,带有把对方捣成肉泥的狠劲。河内和海防两个不大的城市,在11天内落下了10万枚炸弹,可是北越人却宁死不屈。
轰炸的雷霆震撼了世界。联合国、罗马教皇和世界各国主要报刊发出了愤怒的谴责:
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报》的标题是:“灭绝种族的屠杀!”
联邦德国的《世界报》说:“这是对人类犯下的罪行!”
《纽约时报》说:“文明的人类将感到震惊!”
日本的《朝日新闻》说:“世上没有比这更荒唐的事!”
《洛杉矶时报》则说:“毫无任何理由!”
可是,美国军方估计,河内已发射了上千枚萨姆导弹,在所剩无几的情况下,他们才能回到谈判桌上来。
河内却表示了与此相反的态度:轰炸之后并不想回到谈判桌上,并且对轰炸报以轻蔑的嘲讽,河内的外交家何文罗说:“尼克松正是因为这个与奠边府同等意义上的空战胜利,他将被迫坐到谈判桌上来!”
双方都在声明对方将被迫和解。于是1973年1月23日,基辛格、黎德寿在巴黎草签了最后解决办法的10项协议。根本精神是阮文绍继续在南越掌权,而15万北越部队也还留在南方!
这就是说:待美国撤走之后还要较量!
阮文绍已经感到了被丢弃的危险,他悲愤地抱怨说:“最好让美国人为他们自己辩解——而我们听到许多在越南负有重大责任的重要人物说,除了‘背叛,背叛’之外,我们已经无话可说了。……”
因为世界欢迎尽快停止这场战争。巴黎和谈的两位首席代表后来被共同授予诺贝尔和平奖,黎德寿却拒绝领奖,并声明说:在越南仍没有和平!
美国除了付出多方面的惨重代价外,什么也没有得到。美国的政治观察家们自然众说纷坛,很难一一引证,但有几种观点是值得记述的,有人认为:
“巴黎和谈的协议有一个最明显的缺陷,就是没有以任何明白的方式说明老挝或柬埔寨停火的前景。”有人则认为:“美国给北越人的是全部撤军;北越人给美国的是——让阮文绍继续掌权的保全脸面的大诡计!而他们自己的打算是;好吧,先让美国人撤走,让阮文绍暂且留下,让他明年或是后年自行消失,就像他曾消失过一样。……”
也许美国也知道他们脱身之后,阮文绍支持不了多久,但他甘愿接受北越人的大诡计——借个台阶快快走!
(四)是逗号还是句号?
——斯托里《越南战争求索》摘录之七
巴黎和平协议签订之后,就实现和平而言,美国的政治批评家们强调说:“尼克松通过向中国开放和制造某种与中国结盟以对抗苏联的假象而赢得了世界大奖,而此举的代价就是在越南实现一个难以捉摸的和平的话,那么历史学家们将不得不思索这段历史的教训以及尼克松实用主义的观点与方法。……”有的则说:“象基辛格这样的智囊人物应该让尼克松知道:和平是一个救生圈。”黑格的观点是明确的,他说:“我们今天以怀恋的眼光来看尼克松的责任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将进一步突出他在国际范围内所起的作用。”历史学家加尔布雷斯则说:“使我们结束卷入越南战争的荣誉属于尼克松先生。”独立观察家肖尔茨则持某种异议,他说:“他真的改变了世界吗?不,并没有改变。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尼克松和基辛格为他们自己而制造的杰出功绩将会降低。……”
西贡的阮文绍总统说的几乎是两回事,他说:“尼克松曾发誓在必要时让美军重新进入越南,他曾郑重地保证:假如北越人破坏了和平协议美国将作出强有力的反应。”
即使尼克松未能做到这一点,阮文绍在埋怨的同时似乎也应该有所自责。在和平协议签字之前,尼克松就给了他价值10亿美元的军事装备,而这些装备几乎没来得及使用,就拱手交给了北越人,怪谁?
美国人打了一场漫长的战争,20多年的军事上的介入和8年的血淋淋的战争,终于在1973年3月29日熬到了尽头。但是越南战争给美国造成的创伤和痛苦远没有过去,它一直延伸到悠远的未来。
在西贡,这一天,驻南越军援司令部的大楼前,举行了收旗仪式,最后一任驻越美国司令官克赖顿·艾布拉姆斯半跪着,手捧星条旗,低下高傲的头颅,吻着旗角,眼里含着凄枪的泪水。接着,他就到机场送走最后一批美国官兵,那些士兵们怀着一种难言的惆怅和快慰登上了回祖国的飞机。他们还在机舱门口默默地回望了一眼,不是留恋,而是想将这段充满痛苦的历史铭记一生,其中有一位一脸倦容悲喜参半的少校,对着迷蒙灰苍的远方,惨烈而欢快地高叫了一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