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纪实] 《庐山会议实录》作者:李锐【完结】
前言
1959 年的庐山会议,已经过去30 多年了。
庐山之变影响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至深且巨,阶级斗争的理论与实
践从此升级,引入党内,直到中央领导层,终于导致十年动乱的到来。
1980 年秋,讨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稿时,
关于庐山会议,我曾作过一个较长的发言(《简报》刊出两万余字)。当时
就有中央领导同志催我,将这段史实尽快详细写出,否则,许多真相后代
难以弄清。作为一个亲身经历者,自己也觉得义不容辞。但由于工作繁忙
及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动笔。现在利用在青岛消夏的时间,将已经收集和
整理过的资料编写出来。
所写的是回忆录,以自己亲身经历为主,同时也记录了许多史料,尤其
是毛泽东的多次讲话,当年并无录音或正式记录(如两次常委会的批彭纪
实是我记录的),为传信存真,考虑再三,还是尽可能如原貌都保存下来,
以供党史研究者参考(这对于毛泽东晚年“左”的错误思想研究,也是很
有用处的)。一般读来或嫌繁琐、枯燥,这也是难以两全,无可奈何之事。
由于人为限制、保密制度和种种清规戒律,当代历史包括党史的研究,
还没有真正进入繁荣时期,离自由讨论、科学探索也还很有距离。我这篇
史料性的东西,其中引用的不少资料,其实在十年动乱中已由红卫兵散播
开来,国外研究当代中国的学者一直在利用,应该说不再具有机密的性质
了。我现在不能说自己所记的一定全部准确无误,但我还相信自己的记忆
力和判断力,一生在写作方面也是一个谨慎的人,一字一句我都是负责的。
如果有错误或不准确之处,希望读者指正。
庐山会议虽然是当代至关重要的一段史实,牵涉到许多“敏感”的人事,
但毕竟过去30 多年了,可以到“任人评说”的时候了。我们许多老同志尤
其红军老同志,写了许多有价值的回忆录,这是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贵遗产。
我们的党史上有许多有争议之事,待做正确结论;不论怎样,直接或间接
的当事人,将它写出来,尽管不完善甚或有错误,我总觉得写出比不写出
好。否则,人亡事灭,说不定历史会留下空白点或竟成为千古之谜。因此,
史学界所谓要“抢救活资料”,是很有道理的。在庐山时,我亲自听到彭德
怀说过,“我一生不留笔记与文件”。但为了要澄清对自己多年沉重的种种
历史误解(“三七开”,执行立三路线,打长沙,打赣州,会理会议,军分
会指示,二次王明路线,百团大战,高饶事件,庐山会议等),他终于在待
罪闲居时,写了《八万言书》以为申诉;在伤残囚居时,又如实“交代”
了自己一生经历。这就是我们现在何等幸运地读到的《彭德怀自述》。
作为当事人,我提供了这样一份史料性东西,自己也觉得是了却了一件
多年来的心事。
再说一句:我期待读者的批评指正。
作者
引论——庐山会议的由来
回顾1959 年夏的庐山会议,就不能不想起在这前后的总路线、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全民办水利、全民办钢铁等几十个全民大办,以及
神话般的农业高产卫星为主要内容的大跃进运动;以一大二公、吃饭不要
钱为主要特征的人民公社化,在极短时间内席卷神州大地。但也同样在极
短时间内暴露出它们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混乱,导
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从1958 年11 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到1959 年4 月上海会
议的半年中,不断纠正这些“左”的做法之后,为了进一步纠“左”,克服
混乱现象,以便继续鼓劲,继续跃进,才又举行庐山会议。可是,当彭德
怀、张闻天等对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根源有所批评时,
毛泽东就立即将会议的方向扭转过来,要打退“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猖狂
进攻”,要动员全党、全民保卫“三面红旗”了。
三面红旗当然不是突然出现的,有其必然发生的历史过程。新中国成立
后,为进人社会主义,毛泽东原来设想的近期目标是15 年实现国家工业化
和三大改造;至于要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则认为需
要50 年时间。周恩来也说过,中国工业化是10 年、20 年的问题,欲速则
不达,必须稳步前进。但是从1955 年下半年批评农业合作化的“小脚女人”
开始,毛泽东就认为各项建设事业应当大大加快,应当不断批判右倾保守
思想,以农业改造速度促进工商业和手工业改造速度,并在总结苏联经验
教训后,社会主义建设上开始提出“多快好省”的方针。因此,1956 年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