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庐山会议实录_李锐【完结】(4)

  到进城以后,改供给制为工资制是失策,是倒退,是向资产阶级让步。随

  后,全国一哄而起,农村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的供给制。(“吃

  饭不要钱”最早是由柯庆施提出来的)城市公社也认为是势在必行。

  由于高举三面红旗,高指标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共产风等,随着

  很快在全国刮起来了。1958 年6 月份开始,河南放小麦亩产卫星从2000

  多斤放到7000 多斤。接着是湖北等省放水稻卫星,亩产多少万斤的消息,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作通栏套红标题予以报道。安徽、江苏、湖北、河

  南宣布为早稻千斤省。四川、河南。安徽、甘肃四省人均粮食产量,宣布

  超过千斤。随后就放钢铁卫星。日产生铁,先是河南鲁山1000 吨,禹县4000

  吨,接着是广西鹿寨20万吨,广东87 万吨,后来河南产钢三天300 万吨。

  河北徐水县3 个月苦战,基本消灭了水旱两灾。河南半年实现了水利化。

  有的地方40 天实现绿化,实现“四无”(无麻雀、老鼠、苍蝇、蚊子)。凡

  事都“化”:“车子化”、“滚珠轴承化”。“绳索牵引(耕地)化”、“机械化”……

  凡事“全民大办”:全民办钢、办电、办铝、办煤窑、办铁路、办教育、办

  大学、办哲学、办文艺、办体育,直到全民写诗,人人当作家。建成第一

  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就说成是我国已跨进了原子能时代。总之,一切大

  跃进,比学赶帮超。

  当然,三面红旗是由急于求成的思想而来的。急于求成是为了迅速改变

  中国贫穷落后的状态。穷则思变,所谓一穷二白正是大跃进的动力。中国

  百年落后总是挨打,“开除球籍”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阴

  影在笼罩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人家看不起我们,主要是由于

  我们钢铁、机械、粮食少了”,这种种因素,都驱使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

  谋求尽快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同时为世界的持久和平、人类的进步事业

  做出应有的贡献。当年此种雄心壮志和满腔热情,确实感动了广大党员和

  人民群众。

  新中国成立前的28 年,在中国这样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农民大

  国,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确实难而又难,尤其是要

  同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错误领导作斗争,最为不易;其实践和理论的正确,

  举世公认。在这漫长的28 年中,历经无数艰难曲折,可以说,毛泽东从不

  轻敌,始终是兢兢业业,谦虚谨慎的。如在军事上,从不言决战,直到辽

  沈战役之后,才准备与敌人决战。当然,这也同头顶三座大山,内外敌人

  强大,还有共产国际与斯大林的干预这些巨大的客观因素制约有关。这28

  年,毛泽东确实成为全党的表率,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精神。

  开国之后,内外情况起了根本变化。抗美援朝胜利,证明美帝也不过如此;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斯大林盖子被揭开;三年经济好转,建设顺利进行;

  一连串的胜利,尤其三大改造3 年完成,似乎客观上失去任何制约。于是,

  一切困难逐渐不在话下。加之,党与个人的威信空前提高,人人由衷地高

  唱《东方红》。这种种主客观形势的变化,使得毛泽东开始不谦虚谨慎了,

  个人的独断专行日渐发展起来。一穷二白不认为是困难,反而认为“好画

  最新最美的图画”;革命中经历过的“一天等于二十年”,现在建设时期可

  以重现了;搞经济应当“势如破竹”,“高屋建瓴”,“一气呵成为好”。这样,

  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为只要“政治挂帅”,就可以无视经济工作本

  身内在的规律。于是,随意搬用革命战争时期的各种经验,乃至将阶级斗

  争的方法,如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也应用于经济建设。“六亿神

  州尽舜尧”,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

  做,或者很快就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到。

  希望革命(和建设)迅速取得胜利这种急性病,井不是从毛泽东开的头。

  马克思和思格斯的著作中就反映过这种情绪:似乎欧洲的革命危机已经迫

  在眉睫。列宁更是论证了资本主义已经到了它的最后阶段;曾将第一次世

  界大战结束后在德国和匈牙利等地出现的一些革命行动,看做全欧洲革命

  的开端。在苏联国内战争开始时推行的军事共产主义,就包含有直接向共

  产主义过渡的因素。这种“过渡”方式遇到了顽强的抵抗后,才不得不转

  而采取“新经济政策”。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总结了这个教训:

  “我们原来打算(或许更确切些说,我们是没有充分根据地假定)直接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