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招呼,我从另一条路回我的住处——说明这一细节,是听说有小组追问
这件事。)
我同小舟是在湖南工作熟识的,平常能在一起扯谈。同周惠在延安中央
青委就认识。这次开会,三人原都在中南小组,对于这次会议总结经验教
训,将一些问题和缺点摆清楚,对于所谓压力问题的感触,气味是相投的。
情况就是如此。请主席相信我是以我的政治生命来说清楚这件事。如不
属实,愿受党纪制裁。
这封信由毛泽东的保卫副官王敬先连夜送与毛泽东。也许这是7 月31
日常委会让我们四人列席旁听的原因之一。因为会议一开始,毛泽东就说:
李锐的信已送与常委看了。
《庐山吟》九首中的第七首,即是写的“三登楼”后,当时自己的一种
迷惘心境:
不似东风不似春,山中风雨与风云。
永怀不远而复语,扑朔迷离假与真。
7 月31 日常委会
1980 年秋,讨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稿时,
我的关于庐山会议的发言,内中简要谈到的8 月1 日常委会,实是7 月31
日常委会那时我还没有找出8 月1 日的另一个记录本子,而误以两次常委
会为一次。两次常委会都由毛泽东主持,参加者:刘少奇、周恩来。朱德、
林彪,以及彭德怀、彭真、贺龙,黄克诚、周小舟、周惠、李锐四人旁听。
7月31日上午10点50分开到下午5点,8月二日上午10点开到下午5点,
中午没有休息,吃的包子。地点在毛泽东住处的楼上。开会时无人作记录,
彭真要我作记录。我们四人都坐在一圈沙发的后面,是普通靠背椅,旁边
亦无茶几,我没有带自己平时用的记录本和钢笔去,随手在房中找到两个
信笺本和铅笔(这是开会时一般房间都备有的)。根据我的记忆,第一次常
委会的记录,回到住处后,我将要点抄录在自己的记录本上(与随后逐日
记的其他记录时序是衔接的);而第二次常委会记录,由于时间关系或心绪
不佳,没有将要点再转录。因此,第二次常委会记录的用铅笔的信笺本,
得以另外保存下来(信笺本已交中央档案馆保存)。这也就是第一次会记得
简略、第二次会记得详细之故。第二次会虽记得较详细,但由于当时心情
关系,字迹极为潦草,又是自己惯用的简化语词,难以辨认的只得从略。
这两次会议,为彭德怀的“错误”性质定了调,算了彭德怀的历史总账。
前一部分,毛泽东漫谈上井冈山以后,几次历史路线,军事斗争情况。
然后说:李锐的信已收到,转发常委看了。现在是保护群众革命性问题,
要反右倾机会主义。
彭德怀:出乱子时担忧。有个思想方法、立场、屁股坐在哪。面的问题。
信中所反映的是局部问题。
毛泽东:失、得之说,反映灵魂深处如何?(又回顾了党的历史上的几
条路线。)小土群方针,不伤心。9000 万人上阵炼钢,比6000 万人要好。
有一点损失,我也一点不痛心,横直没有经验。从根本上说,是得多于失。
没有失,哪来的得?总的失少得大。9000 万人上阵,表明了它的全民性,
建设速度大大提高了c 军队靠纪律化。每个单位都去责备,不能解决问题。
总的估计是:胜败兵家常事,尤其是打败仗之后,要鼓励,不能泼冷水。
否则官兵都不满。我就打过好几次败仗,如水口战役……所谓败仗,就是
说没有解决战斗。立三路线,要打南昌、打九江,说要切断长江。长江又
如何能够切得断?周以栗来,厉害得很。
彭德怀:王明博古路线,1934 年一二月间,我自己就已经转过来了,
认为仍旧由老毛领导好。这是过去事实证明了的。这话我同黄克诚说过。
毛泽东:抗战时华北局受长江局领导,你是听王明的话。李立三多长多
大,你也不知道,我是知道的。高饶事件你陷得很深。纠“左”比纠右难
吗?(意思是说纠右同样难?)从历史看,提到原则上来,共有5 次右倾
路线:陈独秀、罗章龙、张国春第二次王明路线。高饶事件。王明至今不
认错。高岗自己死了。瞿秋白的“左”倾错误较轻。立三路线持续也只几
个月,白区受到损失,苏区可说是没有损失,红军在这期间还发展了。你
说得漏洞百出,自相矛盾。当然,说“百出”是夸大之词。建党38 年以来
的经验:右倾联系资产阶级;“左”倾联系小资产阶级。说整右容易,请包
办整王明。高饶能改?伯恩斯坦、考茨基、普列汉诺夫能改?“左”倾成
为路线了,也不容易改。路线本身不能改,要让别人来改。5 次右倾路线,
3 次“左”倾路线,自己都不能改,因路线已经成了系统。刮“共产风”是
容易改的。比例失调,调整的时间要长一点。有人分散资财,也不要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