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孟德言重了!”黄炎笑着说道,“我只是不想看着这天下再乱下去罢了,那样的话,咱自己的小日子也过不踏实!”
“你啊。”曹操无奈着,苦笑摇头,随即又换开话题道,“蔡大家这一来,远近四方的晚生学子也必当纷至沓来,老弟若有空闲的话,最好也多过去转转,对你大有裨益。”
“不了,那些虚头巴脑的应酬,我看着头晕恶心。”黄炎坐在椅子上,毫无形象地摊开了两条腿,打了个呵欠说道,“个个夸夸其谈,嘘枯吹生,口绽莲花,有那咸淡工夫,还不如干点儿有意义的事儿呢!”
“你这小子!”那些酸文腐儒的虚礼应酬,曹操自然也不屑与之相处,虽然嘴里气恼黄炎的言语直白,心里却是舒坦得很,至少,黄炎不是庸俗之辈。
曹操绝对是一个实干主义者,一个现实又务实的北方霸主。
这天下群雄之中,唯有曹操曾高瞻远瞩,远见卓识,先后三次颁下求贤令——广纳贤才,唯才是举。
曹操是最早开始推行屯田制,并兴修水利,又实行盐铁专卖制度的北方霸主,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整顿及恢复,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汉时选拔官吏,被推举的人才既要有仁义孝悌等封建道德品质,更需要高贵的家世出身。
而曹操为了大力发掘人才,则强调“唯才是举”。
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质,甚至是出身贫贱的下层平民,他也一视同仁,任人唯才。
这也算是黄炎坚持倚靠曹操这棵大树的原因之一吧!
刘大耳朵那边自不必说,子龙哥毕生追随,舍生忘死,而且平生无战败记录,正史或演义都如此。
就这样一位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儒将,最后却勉强混了个五虎将,原因无他,就因为子龙哥出身寒微……
孙吴那边的高层,无一不是出身高贵,名扬四海的名士大儒。
张昭,徐州名士。
步骘,淮阴大族之后。
周瑜,祖、父皆官至汉太尉,庐江名门。
孙吴名相——顾雍,吴郡豪族之后,更是蔡邕的得意门生,就因为经常受到蔡邕的称赞,所以取字为元叹……
哇咔咔!
原来那蔡老头,竟然有这般惊人的影响力啊……
要不要动点儿心思,耍点儿手段,找机会将他家闺女摁倒呢?
“……”
“太极,太极!”见着黄炎好一阵的面部抽搐,嘴歪眼斜,口角生涎……被惊出一身恶汗的曹操忙出声唤醒道。
“啊?呃……”黄炎自觉失态,忙讪讪着笑道,“家里的奶不多了,必须得想法儿多划拉点儿才行……咦?你咋还没走?”
“你——”曹操被这厮的胡言乱语搅了个晕头转向,愤愤然道,“你这什么乱七八糟的?我让你抽时间多去蔡大家那里长长见识,你却在这里担心你家中的奶……你可真是无药可救了!”
“呵呵,一定一定,小弟一定抽时间过去多取点儿奶……啊不不,多虚心求教!一定去,呵呵。”黄炎砸吧着嘴,一脸霪笑道。
第101章 家有悍妇
“那,贤弟自当千万保重!为兄明日一早便要动身赶回东郡,怕是来不及告别,就此先行辞过了!老弟千万多多珍重!”二人谈话已尽,曹操起身再三珍重告别道。
“孟德亦当多加保重!今后战事频繁,军务杂多,你也要保重身体才行!”黄炎说完这话,心里感觉怪怪的,忽然又冒起十送红军那感人的一幕……
沂蒙老乡目光深情地望向子弟兵:孩子,你们可一定要活着回来啊,乡亲们都盼着呢……
红战士则一脸坚毅道:亲爱的同志哥,小老乡,你们也一定要把我们的家当保管好,千万不能让鬼子扫了荡……
“……”
离开黄府之后,曹操又万不放心着去张邈那里转了一圈,把那黄炎当成宝贝一般,千叮咛万嘱咐着,郑重再三地交待给太守大人。
张邈则满头雾水,这黄炎黄太极,又是从哪儿飞来的一路大仙儿?
搞得孟德同学这般紧张……
原因无他,只因为曹操同黄炎分别时,黄炎送给他一支此物只应天上有的——千里眼!
“这个黄炎黄太极!根本就是个骗子!眼前那座山明明看着就在眼前了,可这会儿都走上半天了,咋还这么远呢?”返回东郡的路上,曹大大擎着那只千里眼,东张西望了一路,惊喜一路,愤恨一路……
“……”
曹操这一离去,黄府又平静了下来。
对于蔡邕那里,黄炎也没想着要去巴结逢迎啥的。
自己的前程还得靠自己的拼搏,才能来得踏实实在。
不管是凭本事,靠能耐,还是耍手段,玩阴谋,只有自己奋力争取到的,才会有着一种成就感,自豪感。
曹操前脚刚走,张邈立马亲自登门拜访,并邀请黄炎去他府上宴饮一番。
又碰上个白吃白喝的机会,黄炎也没虚让,自然是欣然应允,带着典韦周仓小二,一起前去装满了肠胃,施施然回家去。
本想一路直奔回家的,却鬼使神差着转到了鲁氏药坊这条街上来。
“先生,您再行行好,再赊老身一副药吧!家中的孩子实在拖不得了,求您了!”药坊外,一枯瘦干巴的老妇人,正哭求着药坊的掌柜,乞求赊她一副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