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军除了近千人突破日军的封锁,强攻进入藤县。
其余军队绕过藤县,撤向临城(枣庄)。
当晚,日军近一万大军压境藤县城外。
而藤县里面,只有王铭章暂统的五花八门的3千军队(500当地民团)。
藤县的陷落,已是注定的结局。
在临沂方向,张自忠59军和庞炳勋40军,依然在临北攻击日军坂本支队。
而沈鸿烈的海军陆战队,在一路延迟潍坊,青岛方向的日军援兵的同时。
又分出了一个营的兵力,南进到了莒县一带,游击骚扰坂本支队的后方。
59军的2.2万军队,在这两天的激战里,减员超过6千士兵。
一线营长伤亡三分之一,连长排长几乎全部伤亡换人。
第五战区参谋长徐祖怡见第59军伤亡太大,一时也难以取胜,便请示李宗仁同意后,命令59军向郯城(临沂南55千米)后撤,进行修整。
张自忠看到,一旦59军和40军撤到郯城,枣庄方向将直接面对日军第5,第10师团的两面夹击。
那么所有徐州以北的中国军队,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全部拼命南逃徐州。
徐州以北将再无任何战略纵深。
张自忠坚决拒绝了徐祖怡的撤退命令,给李宗仁去电,要求再打一天一夜。
“我军伤亡很大,但敌人伤亡也很大。敌我双方都在苦撑,战争的胜负决定于谁能否坚持最后五分钟。”
李宗仁在反复思考之后,同意了张自忠再打一天的请求。
可以说,正是因为张自忠的坚持,才有了之后的台儿庄会战。
不然在坂本支队和长濑支队两万大军的合力之下,沿途国军将根本没有任何一战之力。
###第一百一十四章 能量机动和BZ###
(' 16号夜晚,张自忠下令将指挥不利的114旅旅长李金镇,222团团长黄长贵,225团团长杜兰喆就地撤职。
命令17号的总攻中,所有营,团级别军官,全部下到最前线指挥作战。
师长,旅长必须到达团级指挥部,指挥作战。
张自忠也将到推到一线阵地的山炮营,亲自督战。
——
3月17号,23中队开始进行小组之间的对抗演练。
在当天上午,杜剑南把7兄弟叫到一个小会议室,站在黑板前拿着教棍和粉笔,提出了空战中的一个‘新概念’。
‘能量机动’。
战斗机的单位剩余功率(specificexcesspower,SEP),=(推力-阻力)*速度/重量。
在飞行包线里任何一点,SEP较高的一方占优。
在这个理论里面,杜剑南摒弃了一战以来,世界各国战机设计中普遍追求的导向。
‘盘旋,视野,速度,火力’。
去掉了‘盘旋’这个评估性能。
引入了‘高度,速度,火力,机动’。
从而引申出了‘垂直机动’这个概念,这等于是完全否认了战机设计里面的‘盘旋能力’,重视爬升和机体设计。
强调了‘爬升和俯冲机动性能’。
而随之对应战术上面的影响就是,在作战中评估自身的的‘能量机动’。
用自己的‘高能量’,去打‘低能量’差的敌机。
或者在不利的情况下,储存自己的‘能量机动’,降低对方的‘能量’。
以求取得打击优势。
“高度、速度和角度,这三个要素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是你一定要设法保持自己的高能量;BOOMandZOOM,Boom指高速俯冲攻击,Zoom指垂直爬升,高速俯冲攻击在低空的低速目标,然后马上大角度爬升赢回高度。如果你处于低空高速那么你有动能,如果你是高空低速那么你有势能,如果你高空高速那么就两者兼顾,如果你低空低速,那么遇到高能量的敌机,不知死活的要与之缠斗,简直就是死路一条。”
“合理的管理自己的能量,同时正确判断对手能量状况,防止被对手在垂直方向跟上。通过一系列有限的机动,来管理自己的能量,包括水平转弯或者垂直机动,当然这样会损失一定速度,不过马上可以通过改变高度来挽回,努力获得合适的开火角度。”
“在集群作战中,首先打击对方高能量的战机,要么击落,要么迫使他放弃高度或者降低能量;接着继续对其余高能量的敌机进行联合压制,一直把整个敌机机群的总体能量,全部打下去,然后——”
杜剑南拿着粉笔,把黑板上面画着的敌机,全部打上一个个大大的叉:“从容吃掉它们!”
小会议室里面,寂静很久。
23中队的队员们,都匪夷所思的望着前面的黑板。
以前和鬼子打仗,哪里有什么‘数据’‘参数’‘能差’,这些奇奇怪怪的量化玩意儿?
兄弟们就是一句话,‘逮住了就往死里打!’
“杜队,虽然你说得好像很神奇,不过我仔细想一想,似乎对我作战并没有什么帮助啊?还是抢占先机,先把机头对准鬼子的战机,然后搞掉它。”
杨梦青感觉自己被‘神棍’杜剑南忽悠得有些发晕,咧嘴说道:“好像还是那么一回事啊?”
“说白了就是想法子占据高度优势,但是同时注意管理自己的速度,不要冲得失速;然后扑下去干掉敌机。还有就是在飞行和战斗中,对比敌机有一个一目了然的统一量化标准,对自己的选择更加的直观。”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