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先中弹的那一艘货船,断裂的两截船体截面,已经完全触及码头十几米深的水底。
船头船尾还在慢慢的倾斜下沉。
“看来以后对付鬼子的军舰,还是得按老美的搞法,用俯冲轰炸机投跳弹。”
看到如此棒的效果。
杜剑南不禁心旷神怡,非常满意。
在现在这个时候,专门对付水上目标的跳弹,还没有正式出现。
杜剑南的记忆里,明年的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9月14号,英国“皇家方舟”航空母舰号,起飞了两架大鸥式俯冲轰炸机,在升空巡逻中,发现一艘浮出海面透风的德国潜艇。
这两架大鸥式俯冲轰炸机,在进行超低空俯冲投弹轰炸的时候。
其中一枚投向海面航弹,击中海面以后又重新跳了起来,然后凌空爆炸。
密集的弹片当时就把那两架大鸥式俯冲轰炸机,炸得黑烟滚滚。
两个倒霉的飞行员只好跳伞逃生,反而成了德国潜艇的俘虏。
这是二战以来,英德两国在海面上的第一次较量。
结果闹出了一个大笑话。
此后,英国加强了对跳弹的研究,防止再出现类似的悲剧,渐渐的他们也似乎意识到了,这完全能够设计成为一种全新的水面攻击方式。
到了1942年冬,为了轰炸高40米,最宽处有34米,长64米的欧洲第一水坝,鲁尔大坝。
研究过跳弹问题的沃利斯教授,设计了一个滚筒炸弹。
只用了六枚跳弹,就轻松炸掉了鲁尔大坝。
在英国空军轰炸鲁尔大坝之后,这种航弹随即被美国太平洋舰队大量装备,主要对付日军在太平洋由军舰护航的运输船队。
炸得鬼子苦不堪言。
——
在杜剑南看来,36中队的投弹高度还是太高了,不过当时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同时调节‘高度’和‘速度’,这两个矢量。
现在居然打出了这种效果,不由得他不吃惊高兴。
这运气也是太爆了吧!
其实这24枚航弹,在水面的弹飞翻滚,平均不到20米的距离。
里面有6枚在接触到舰体之前,就完全没入江水。
在水下爆炸,形成了近失弹。
正是鬼子这11艘货船密集的排列,给了36中队的‘奇迹’战例,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加速,摆脱,摆脱!”
在杜剑南的视野里,下方的那艘完全失去了防御力量的鬼子炮舰,正在加速的左突右冲,妄图逃离。
而那个似乎是指挥官模样的鬼子,正在笕桥外的栏杆旁大吼大叫。
他正在想着是不是先打爆这个碍眼的家伙,就看到这个鬼子军官的身体陡然溅射出团团血雾,一头从三层栽向下面的甲板。
“啪啪啪,哗啦啦——”
又是几道弹线,准确的打进日军炮舰的驾驶舱,打得里面的各种零件和几个鬼子兵的身体,分崩离析。
保津号随即不再左冲右突,而是保持着直线速度。
逆冲向上游的小横洲。
“战斗机组停止射击,36中队,日军炮舰已无任何空防武器,迅速炸掉,不要让其在江岛搁浅。”
看到江面这艘暂时无人驾驶的炮艇,高速径直泥冲向小横洲,杜剑南还真怕炮舰搁浅,导致功亏一篑。
连忙下令36中队立即进行轰炸。
“36中队明白;3机236航速,60米高度平飞顺向投放,用25公斤级航弹,注意节约用弹。”
此时36中队的3架SB-2,已经投放了1500斤航弹。
用去了总带弹量3600斤的一小半。
张顺谷看着大队长杜剑南的意图,明显还要往芜湖上游搜寻,所以在对讲里面特意强调节弹。
“33明白。”
“66明白。”
随即,36中队的3架SB-2,在空中进行大盘飞,要把在上游的机位调整到小横洲下游,上溯投弹。
——
杜剑南拉升战机,让出和保津号近空的胶着位置,同时远看江岸码头。
在江风的鼓荡下,烟尘带已经离开了码头近岸,朝着东部的陆地纵深飘去。
而且已经开始变淡。
在码头上面的显露处,地上趴着不多的苦力。
有不敢趁乱逃跑的,也有中弹倒地的。
而在飘动的烟尘内,大量的中国苦力,正在借着尘烟的遮蔽。
死命朝着东面跑去。
只要能冲过那3个日军的机枪阵地,后面就是茂密的丛林。
而那些日军士兵,无论烟尘里面的,还是暴露出来的,都在举枪射击。
“敢跑,我就敢救。”
杜剑南低声自语一句,拿起对讲:“江岸分队,攻击掩护他们的逃离;——找一个好角度,把码头这个壮观的全景拍下来。”
E-166带有照相枪,如此景象不拍下来,振奋国民,杜剑南觉得那就太可惜了。
“100收到,3组负责清理那3个日军机枪点,4组打击码头聚集射击的日军。”
“58收到。”
“4组收到;哈哈,我好像看到几条大鱼。”
陈振华在盘飞中早就手痒,在听到攻击指令的同时,就看到了一处高坡上的敞篷子。
里面站着几个鬼子兵和几个穿西服的家伙,外面还有鬼子士兵站岗警戒。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