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水晶头骨之谜(考古纪实系列报道之三)_[英]凯瑞·路易斯·托马斯【完结】(107)

  少在亚原子层,这些概念是不可分割的。

  类似这样的发现开始把科学界分成两大阵营。有些人能够接受“东西”同时既是

  “物质”也是“能量”,既是“物体”也是“信息”。另一方面,有些人把这看成是可

  笑的矛盾,从逻辑上讲是不可能的。

  牛津大学的一位量子力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大卫·德伊兹教授就接受了这种看法。他

  和许多持相同观点的人认为,之所以单个粒子会表现得好像是能量波或信息波的一部分

  是因为“平行宇宙”的存在!这位著名的物理学教授说:

  “我们并没有真正同时看见粒子和波。单个光子干扰实验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是因

  为受到了平行宇宙中的粒子的影响。我们实验中的光子实际上是在与我们看不见的宇宙

  中的光子相互作用。”

  虽然乍听起来,德伊兹教授的话有些玄虚,但实际上他的解释跟量子物理学家关于

  宇宙运动的最新学说是合拍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实际上经典力学是不正确的,量

  子力学定律才是对自然的真实描述。”

  量子力学的精髓就是“不确定”原理。一切物质都是由在“不确定”位置的“不确

  定”粒子组成的。正如量子物理学家常说的:“某个粒子,在任何时候,在某一位置出

  现的概率和在另一位置出现的概率一样大。”我一直觉得这有点像是承认自己的无知。

  但是德伊兹教授却解释说:

  “量子力学本质上是关于多个平行宇宙的解释。有些宇宙和我们的宇宙很相似,而

  另一些则很不一样。在我们附近的宇宙可能只跟我们的宇宙相差一个光子,而最远的那

  些宇宙则跟我们的宇宙完全不同。”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宇宙都有相同的实际发生的机会,但我们所看见的却是无数

  的可能的宇宙之一。据大卫·德伊兹教授所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粒子都存在于

  它自己的宇宙中,但各个宇宙相互作用,造成我们所见或感知到的某种宇宙的格局。”

  德伊兹教授总结说:“现实世界并不是由一个宇宙构成的。”但是我们只能在它的一个

  层面上活动。

  这种说法与美洲土著人的世界观以及水晶头骨的守护者和通灵者的观点极其相似。

  印第安人早就相信我们只居住在现实世界的一个层面上,而这个现实世界还包括很多非

  物质的层面。他们还相信事物可以像粒子一样存在于某个物质的时空中同时又像波一样

  在别处产生影响。根据这种观点,正如里昂和帕特李乔告诉我们的,水晶头骨的存在在

  任何地方都可以同时感知到,头骨可帮助我们与现代物理学家刚刚开始逐步发现的现实

  世界的其他层面沟通。确实,我们逐渐发现美洲土著人对于宇宙的理解比我们现代科学

  家还要超前一些。

  比如,美洲土著人相信我们不仅能和其他生物沟通,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与无生命的

  物体沟通,比如水晶头骨。他们还相信这种沟通能开启通往灵魂世界(用我们物理学家

  的说法叫做“平行世界”)的大门,帮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

  而亚原子层的最新科学实验则再次暗示这可能是真的。比如,最近另一个量子力学

  实验暗示人脑真的有可能直接与无生命体沟通,至少是在亚原子微粒的层次上。这个实

  验是韦恩·伊塔诺和他的同事们于1989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波尔德市的国家标准和技术

  研究所做的。弗莱德·艾伦·沃尔夫博士在他的《梦中宇宙》一书中报告了该实验。在

  这一实验中,5000名科学家观察了在磁场中受无线压电量波辐射的铍原子,为了帮助我

  们想象这一实验,弗莱德·文伦·沃尔夫博士用烧开水作了个比方。简单地说,这一实

  验证明了一句古老的谚语:看着的水壶永远等不开。科学家们观察得越频繁,铍原子就

  越不“开”。这种效果不能被“看”的物理效果解释——“看”是通过激光束来完成的

  ——这实际上是给整个系统增加了能量,从而给被原子加热,而不是冷却它,所以比作

  烧开水。根据沃尔夫博士的说法,这种结果是“观察者效应”造成的。“观察者效应”

  是说:“一个量子力学系统在某个特定状态被观察得越频繁,该系统就越可能保持原来

  状态。”这一原理现在已普遍被量子力学研究领域所接受。

  沃尔夫博士说:“重要的是观察者的意图。想让物体或系统保持最初状态,观察者

  必须有看见它的最初状态的意图。如果观察者意欲看见水开,水就会开。”

  沃尔夫博士指出,必须认识到“意图”和“打算”以及“预计”是不同的,“意图”

  必须涉及适当的行为。不过这里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现代实验已经证明了人脑的功能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