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梦中的台海之战_吴琦【完结】(289)

  无论双方的指挥官如何评价停战,那终究是军人的看法,对于政治家与舆论界来说那是另一回事,美国人如同庆祝战争胜利一般欢呼,舆论界的报告将停战的结局为一场伟大的胜利,中国人迫于压力屈服了!台湾的赵京则发表了一篇“胜利公告”般的演讲,台湾不承认失败,将停火说成是中国人屈服的结果,而不是台湾被迫屈服。

  这一回台湾方面的宣传没有被大陆民众驳斥为“胡说八道”,打成平局的结果是大陆民众所不能接受的,停战的消息一传来,中国国内舆论随即一片大哗,政府软弱惹恼了正在兴头上的中国人,一时间骂声不断,人们纷纷表示抗议,反对停战,甚至将此列为“国耻”。一晚间中国政府的名声暴跌,国家主席李思华因战争升高的个人威望也随之不复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批评与谴责。然而中国人民的抗议之声没能阻止战争的结束,停战协议依然得到实施。

  实际上,大陆与台湾间的军事对抗在2003年8月1日已经结束,第一次台海战争结束了!

  第二节

  中国大陆民众的“异意”,政府可以开动宣传机器,采取说服、教育、谈话等方式加以消除。然而这些措施对军人无效,上级的命令可以让军人无条件地服从停战命令,然而这并不表示中国军人认同了命令,他们不甘心于这个结局,于是纷纷上书请战。不要说普通士兵,就是那些统率千军万马的将军们也座不住了,将军们也不愿接受这样的结果,军队可谓“开锅”了!军队对政府的决策存在异意可不是一件普通的事,尤其是发生在中国,中国虽然强调“党指挥枪!”“军人绝对服从命令!”但从没有说过“军人不问政治!”“军不参政!”中国军队参与政治活动被视为正常活动,这一点与西方国家不同。

  中国国家主席李思华早已预料到军队会如此反应,所以他没等将军们坐飞机进京请战、进言,即派出专机将将军们接到北京开会,他要亲自出面解决这个问题。

  还没等李思华进入会场,他就感觉到会场的一片“混乱”,平日里开会时一直守纪律的将军们,这次好象忘记了纪律为何物,大家纷纷小声私下议论着。当李思华出现时,会场内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除了人的呼吸声之外,就是李思华走上讲台时发出的脚步声,随着脚步声的结束,会议正式开始了!

  “从你们的目光中,看得出你们对我非常不满,甚至想吃了我。”李思华说道,“我理解大家的心情,认为打的好好的,为什么要突然停战?为什么不把美国人赶下大海?谁也不想就这样结束,然而现在必须停战。为什么?因为再打下去有害无益!”

  “台海方面,先让对手来了一下现代版的‘珍珠港’,然后为拿下一个金门,以连续十几天炮火准备配上十万大军竟费时7天也未迫使守军投降。朝鲜战场上虽然捷报一个接一个,但是付出的损失也不小,近10万人的负伤,超过4万名战士永远倒下去了。外加空军一半以上的新式战机,唯有海军还行,没什么损失,然而论数量,还不到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一半,如果是论质量,我们根本没法比。我们靠什么继续打下去?

  最让人吃惊的是发现我手中的战略物资储备报告上的数量含有大量的水分,一半以上的数字是虚假的,尤其是粮食。

  凭借这样的实力能把美国人赶下大海吗?”

  李思华这一问将将军们问住了,没有一个勇说:“能!”

  “不能!”他接着说道,“停战是迫不得已,但不是说放弃了台湾。现在台湾方面要接受一个苛刻的停战条件,而且停战绝不意谓着战争结束了!这不过是中场休息!”

  “除了继续加紧战备之后!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整军!对军队进行自身的整顿!被敌人搞出一个现代版的‘珍珠港’事件就是由于作战计划被自已人泄漏出去了。”

  “泄漏作战计划的人就在场的诸位之中,现在就请他与大家认识一下。”随着李思华的话音,一名将军被卫兵“请”了出来,接着被带出会场,这一场面让在场之人被惊讶不已,谁也没有想会是这样,随后李思华出示了一大批证据证明那位将军是一个间谍。

  再加上洪察、徐新跃等老将军们的支持,李思华成功的说服了将军们,在会议结束之前,他说出的最后一句话道是:“我今年希望能够在台北过春节!”

  正如李思华所言的那样,停战协议仅仅表示战争暂时停止,而不是说战争结束了,更不是说放弃对台使用武力。停战协议发布之后,中国虽然从朝鲜半岛地区撤出了大部分部队,台海前线的部队也返回了原驻地,刚刚征集起来的预备役人员开始解散。战争期间,中国武装力量总员额曾达到850万,现在正以每天30-50万的速度减少。但是,中国的战备工作并没有停业,相反加快了。中国的军工生产也没有受停战的影响,尤其是飞机、导弹、舰艇等装备的生产,资金还在源源不断的投入军工企业。各项战争准备工作正紧张的进行着,毫不放松之意。同时,中国还在朝鲜及台海地区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兵力,减少的不过是战斗力较弱的预备役部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