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长不到50千米。宽不到40千米的地段,更是限制了日军的活动范围,十数万人,数千大型装备,把基隆地区挤的满满当当。这可是军事大忌!万一解放军真的下狠劲不计成本地火力覆盖,那么所有日军性命堪忧!
而解放军却占尽了地利优势——环绕基隆及周边地区的各大小山脉,可以居高临下俯瞰战场,刚好成了解放军的了望哨和据点;而且包围圈不算太大,火力控制空隙也没有多少,即使薄弱的结合部,也有天险帮忙,十分得力。而基隆地区通向外部的公路、铁路等交通要道,全部有解放军重兵把守,日军要想杀出一条血路,实在困难;另外解放军的侦察手段今非昔比,要全面照顾好这个区域,也不是什么难事,因此,日本方面的奇兵突袭,暗渡陈仓也很难奏效。
日本台湾派遣军总指挥小野太郎很清楚地知道目前日军的状况。如果再不找一个突破口,开辟更广阔的战场的话,即使有再多的援军,也将做困兽之斗,迟早都会给解放军一口一口吃掉。为今之计,只有拼个鱼死网破了!
但前几次试探性的进攻,都被解放军轻松地瓦解了,夹杂在其中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攻势,是希望最好能打开一个突破口,然后乘胜扩大战果。但解放军精的很,先是大口径火炮打击,然后步坦协同,在相对比较开阔的地区进行了一场坦克战,把经过炮火“洗礼”,元气大伤的日军装甲部队打了个屁滚尿流,铩羽而归。
小野太郎仔细分析了失利的原因,总算总结出来一条——投入进攻的兵力还不够多,在突破方向形成不了压倒性的军事优势,而且海空支援也不到位,所以连遭败绩。
他对手下的参谋们讲了自己的看法,然后责成他们尽快拟定一个成熟的作战方案。3天内发动总攻,誓要击垮解放军,一举突破包围圈!
黎明前的夜色总是很黑,甚至伸手看不见五指。大部分解放军指战员都沉浸在梦乡之中,只留下战备值班的战士警惕地巡视着战场。
解放军的站岗放哨方式也是很特别的,分明暗哨。这是一名连长在看了美国的战争片之后幡然醒悟的。影片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一小队潜入敌后的特种部队乘夜色摸到敌营地,其中一个特种兵悄悄来到敌哨兵的背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捂住对方嘴巴,然后“喀嚓”一声……敌人的营地就这样被报销了。
那位连长想,在战争中夜袭营地的事情肯定会经常发生,而敌人什么时候过来,谁也说不准。如果真的只有单一的明哨,即使再多,也很容易给敌人全部报销,而没有一点预警。这样,部队集结地的安全便十分脆弱了。
于是,这位连长便发明了明暗哨:哨兵如常巡逻,但在隐蔽但又能综观全局的地方,安排的数个暗哨,巧妙伪装,一动不动。这样,即使敌人偷袭了明哨,但其一举一动都落在了暗哨的眼里,暗哨就可以根据危险程度采取必要的措施了。
这个站岗的方法的确有用。在军区的一次实战演习中,这个连就成功地消灭了偷袭的“敌人”,为己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而这种警戒方法,也就在全军推广开了。
突然,一位哨兵借着夜视仪看到从己方阵地方向走来了一个人影。在战时,不管是从哪个方向来的,都有可能是敌人。于是哨兵立即举枪瞄准,同时喝令黑影“站住!口令!”其实这时候,已经有很多枪口从明处暗处都对准了那个黑影了。“台风!”哨兵放下了枪,但仍按照规定核实了来人的证件。
黑影不是别人,正是基隆集群司令员叶知秋。不知怎地,他今天怎么睡不香,本来身体十分疲惫,但不到天亮就十分清醒了。再躺在床上也没什么意思了。便想出去走走,吹吹夜风,顺便思考一下问题。
最近几天敌人的表现十分异常。基隆方面日军的攻击一下子减弱了,几乎就剩下解放军的炮兵部队在唱“单簧戏”。要是以往,日军每天都会在飞机、舰炮、火炮的掩护下,轮番对解放军的前沿阵地进行试探性突击,甚至有时的攻击强度明显带着要撕开解放军阵地一个大口子的味道。虽然都被击退了,但日本鬼子一直都不肯死心。
可是,这两天,日本人除了零星的炮击外,不再有大的动作,但根据初步侦察显示,敌人正在增大海运力量,不断增加、调动兵力,并且加强了反侦察手段——解放军的派出的无人侦察机要么被击落,要么被迫返回,全部无功而返。这样,叶知秋对敌人的状况了解也十分有限了。
叶知秋意识到有大事将要发生。他失眠了。正如黎明前总有一段时间是最黑暗,最宁静的一样,在胜利的曙光来临前,也肯定会出现短暂的黑暗和宁静。而就在这短暂的宁静中,却隐隐透出了无限杀机!
十二月的基隆。夜风还不能以料峭来形容。但叶知秋仍不自禁地打了一个寒战。
解放军基隆集群参谋部如往常一样忙碌。而这天更透出一丝紧张。参谋们也意识到了近几天的反常情况,在叶知秋的提醒下,更是肯定敌人会有大的动作。于是,都在着手分析日军可能的突破方向、战役企图,计划实施步骤,以及解放军如何调兵遣将,任何对抗对方可能发动的强大攻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