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矶首相对和平条件非常热心,力主按此条件缔结日、中和约。
4月2日。
小矶首相对如何具体实施和平工作,向天皇汇报,提出:日本方面切莫错过这一良机,争取与中国议和,体面退兵,结束战争。
可是,天皇对此却不感兴趣,召集陆、海、外三相,听取意见。结果,三相均表示反对议和,主张坚决战斗到底。
4月3日。
天皇召见小矶首相,”以三相反对为由,令其停止对和平途径的探索,让缪斌立即回国。
4月5日
由于小矶首相的和平工作遭到天皇和军方反对而失败,再加上战局恶化,为此宣布内阁总辞职。
日本又一次惜过了拯救自己的良机。
3
日本方面敢于在绝境中拒绝蒋介石的媾和建议,是基于苏俄在二次大战中与日本的一贯“友好”态度,估计苏联无论如何不会在1945年秋季前参战打日本,多数人则根本否定苏联会对日本用兵。因此,用于防御苏军的关东军,也一再抽调兵力到长江方面作战。
在日本和苏联关系一度紧张时,关东军确有六、七十万兵力。但是从1944年初日军决定进行打通大陆走廊作战时开始,就大量向南调用该军。在 1至3月间,关东军一部分调往华中,使总兵力由一百六十五个步兵大队减少到九十六个大队,炮兵由七十三个大队减少到五十一个大队。兵员总数则由六十五万人减至五十万人。当豫中会战打响后,再次从关东军抽兵南下,至4月中旬,关东军总人数仅为四十万人。
至1944年底,日军打通大陆走廊作战结束时,关东军比1943年减少了一半,仅二、三十万兵力。调出的主要兵团达十二个师团和一个坦克师团,以及大部分航空兵。1945年初,日军大本营制定了《驻满兵备大纲》,决定让关东军在外观上保持强大军备威容”,“以外貌强大的军备威胁苏联。”
根据这个“外强中干”的决策,1945年1至3月,关东军再次被调出八个师团(其中一个坦克师团)和第6军司令部(调往华中)。
3月底时,关东军的外貌是:二个方面军,三个军。关东军的实际兵力是:
第 1方面军:
直辖:第122师团;
第3军:第112、第124、第127、第128四个师团;
第5军:第126师团。
第3方面军:
直辖:第119师团;
第4军:第123、第125师团。
被一直宣称为百万精锐的关东军,在苏军参战前夕,仅为那点可怜的人马。而且,据日军陆军部记载,关东军的师团基本上是1944年底至1945年初临时征招补充的,名为师团,“实际上与精锐师团相比,战力仅为其30%。”
在这同期,驻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派遣军第13军一个军、就有第60、第61、第65、第70、第69,第118、第63、第117、第59、第110、第39、第133十二个师团,再加一个坦克师团和三个独立混成旅团,而且这些师团几乎全是日军精锐。
1944年7月底,中、美空军第一次从成都基地出击“满洲国”的大连、鞍山、奉天等重要城市;8月初,又接连以B29 飞机轰炸鞍山、大连、本溪和朝鲜半岛。中、美空军已经有能力大规模反击到关东军腹地。
1944年底,日军大本营的战略意图是:派遣军以主力置于东南沿海,阻击美、英军登陆。
冈村宁茨不以为然,认为派遣军既然有如此强大的兵力,就应该继续西攻,等打败了蒋介石,再回过头来对付美、英登陆。具体设想是:发动芷江进攻,夺取芷江要地,再突进重庆;发动者河口进攻,进而攻取西安,再由西安北攻四川盆地。
经过坚决力争,大本营让步,同意了冈村宁茨的西攻方案,并将日本国内东部、中部、西部各军,及关东军的部分通信部队(计有线电六个中队、无线电十个中队)调入派遣军,又将第8飞行师团的两个独立飞行中队,调入第5航空军。
1945年初春,大本营再次为派遣军增调各种兵力,计有:从日本国内调往的汽车部队和兵站等若干;新建的三个师团、十二个独立混成旅团,若干个独立警备队,以及从关东军调往的部队。
1月29日。
冈村宁茨在南京召开各方面军和各军司令官会议,正式下达老河口和芷江进攻作战的命令。
令华北方面军实施老河口作战,第6方面军之第34军配合进攻。令第6方面军实施芷江作战。令第5航空军一部协同以上两军作战。
最后,冈村宁茨在会上狂妄叫嚣,“本总司令官决心在三军将士奋起之下,在北方确保大东亚圈内的宝库;在东方海岸要域布成铁桶般的阵地,当敌登陆时予以歼灭;在西方排除万难挺进深入重庆要域,以摧毁敌之根据地!”
4
3月18日。
豫西大地风云突变,战机勃起。
日军豫西地区部队从洛阳向西猛攻,大有要打开潼关,进攻西安之势。
南阳北面,也有三路大军气势汹汹杀来。
第一路:第110师团,从临汝、登封地区向南进攻。
第二路:以山路中将的坦克第3师团在前,吉武支队在后,从鲁山向南猛进。
第三路:第115师团在前,骑兵第4旅团在后,从舞阳向南扑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