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_[英]温斯顿.丘吉尔【6卷完结】(108)

  ①1937至1938年为二亿三千四百万镑;1938至1939年为三亿零四百万镑;1939至1940年为三亿六千七百万镑。

  由于捷克斯洛伐克的被征服,协约国丧失了捷克军的二十一个正规师和已经动员的十五到十六个后备师,还失去了他们的山地防御工事;这条防线在慕尼黑危机中曾使德国不得不部署三十个师的兵力,或者说,德国的受过完备训练的机动部队主力。根据哈尔德和约德尔两将军在战后受审时的供词,在慕尼黑事件的部署中,在西线的德军兵力只剩十三个师,其中只有五个师是第一线的正规军。由于捷克斯洛伐克的陷落,我们无疑地等于损失了相当于三十五个师的兵力。

  此外,捷克的斯科达兵工厂,这个中欧第二个最重要的兵工厂也让给了对方。这个工厂在1938年8月到1939年9月之间的生产量,与同期内英国各兵工厂的实际产量几乎相等。在全德国正在紧张地、几乎像在战时状态那样努力工作的时候,法国的劳工却早在1936年就已争得渴望已久的每周四十小时的工作制了。

  更不幸的是,法德陆军实力的对比发生了变化。从1938年起,德国陆军不但在数量上和编制上以及后备队伍的积聚上每月都有所增长,而且在质量上及其纯熟程度上也是月月有所提高。随着装备的不断扩充,对官兵的训练和一般官兵在技术上的熟练程度也日益取得进展。而法国陆军却没有同样的进展和扩充。它在各方面都被德国超过了。在1935年,法国即使没有前协约国家的援助,可能不必经重大战斗就可以攻入和重行占领德国。到1936年,法国的压倒优势的实力还不至于成为疑问。我们现在根据德国方面的透露,这种情况到1938年仍然存在。德国最高统帅部正因为知道了它们自己的弱点,所以才曾极力阻挠希特勒采取各种行动,但正是这些成功的行动使希特勒声望增高。到我们现在正在探讨的慕尼黑事件后的这一年内,德国陆军虽然在有训练的后备队这个方面仍较法国为弱,但它的效率已达到很高的程度。而且由于军队的基础在于人口,而德国的人口又比法国多一倍,所以德国军队不论按照任何标准都将胜过法国,这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以军队的士气来说,德国人也是占上风的。抛弃盟国,尤其是害怕战争,就会使任何一支军队的士气被削弱。

  被迫屈服之感使官兵精神沮丧。在德国方面,信心、成功和力量日益增强之感,都激发了这个民族的战斗本能,而法国却自认虚弱,使法国各级官兵大为丧气。

  ※        ※         ※

  不过,在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开始赶上德国,使我们的地位有所改善。在1938年,用“旋风”式和后来以“喷火”式等新式战斗机替换如“斗士”式一类旧式双翼战斗机的过程还刚刚开始。1938年9月,我们只有五个中队配备了“旋风”式战斗机。而且,旧式飞机的储存和零件,因为此后不能使用,只好抛弃。在新式战斗机的装备上,德国远远走在我们的前面,他们已有为数甚多的“米式”109飞机,这是我们的旧式飞机无法与之相比的。在1939年整整一年中,由于我们有更多的配备新式飞机的中队,我们的情况有所改善。在那年的7月份,我们一共有二十六个新式战斗机中队,每架飞机装配八挺机关枪;只是因为时间关系还没有建立大规模的储存和替换零件。到1940年7月不列颠空战时,我们可以用来作战的新式战斗机一般有四十七个中队。

  在德国方面,其实力增加的数字如下:

  1938年   轰炸机     1,466架

  战斗机       920架

  1939年   轰炸机     1,553架

  战斗机     1,090架

  1940年   轰炸机     1,558架

  战斗机     1,290架

  德国空军的扩充,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事实上早在战争开始以前大部分已经完成了。我们的努力,比起他们迟了差不多两年。在1939年到1940年间,他们只增加百分之二十,而我们在现代战斗机方面增加百分之八十。1938年,我们在质量上差得太远,到了1939年,虽然对于这种不均衡的状况,我们曾努力补上了一些,但在1940年正式同德国较量时我们还是不行。

  在1938年,伦敦是有可能遭受空袭的,我们对此竟毫无准备,实属可悲。不过,除非德国占领了法国和荷兰、比利时低地国家,取得了迫近我国海岸的必要基地,否则,决定性的不列颠空战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没有这些基地,他们就不能使用在当时航程尚短的战斗机来为他们的轰炸机护航。而在1938年或1939年,德军要击败法军还是不可能的。

  德国用来突破法国阵线的大规模坦克的生产,是直到1940年起才开始的;法军在西线仍占优势,而东线的波兰又尚未征服以前,德国当然不能像后来在法国被迫投降后的情形那样,集中全部空军力量来对付英国。这还没有把俄国的态度或捷克斯洛伐克可能实行的抵抗估计在内。我觉得应该把这个时期空军实力的对比的数字提出来,但这些数字无论如何都不能改变我所写的结论。

  据说我们因慕尼黑事件“获得”了一年的喘息时间,但根据以上所有的理由,英法两国同希特勒德国的对比,却远较慕尼黑危机时恶劣得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