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_[英]温斯顿.丘吉尔【6卷完结】(3)

  苏联既然未能与英、法结成同盟,斯大林为了苏联自身的利益,在与英、法继续谈判的同时,开始秘密地与纳粹德国举行谈判。5月3日,苏联外长李维诺夫突然被免职一事是苏联外交政策向德国靠拢的征兆,因为李维诺夫一贯主张与英、法结盟,再加上他是个犹太人。就这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秘密条款终于在1939年8月23日深夜签订,仅仅过了一星期,9月1日,德军就大举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全面爆发了。

  下部 晦暗不明的战争

  (1939年9月3日——1940年5月10日)

  9月3日,即德军入侵波兰后的第三天,英、法对德国宣战,“绥靖”政策彻底破产了,张伯伦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延请丘吉尔入阁,担任海军大臣。美国总统罗斯福立即给丘吉尔来了一封信,祝贺他重返海军部。这是两位有远见的政治家之间个人联系的开始,这种联系越来越密切,直接引向日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英、法对德宣战只是履行它们对波兰的诺言,只具有道义上的价值,其实它们都没有实力挽救波兰。9月19日,波兰在经过英勇抵抗以后,全军覆没了。从9月17日开始,苏联军队以排山倒海之势越过毫无防御的波兰东部边境,第二天占领维尔纽斯,并在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和德军会师。一般的政治家只看到苏德合作的一面,而丘吉尔却有更丰富的经验和更深刻的见解。10月1日,他在广播演说中明确指出:

  苏联军队之所以要驻守在大大西移的战线上,“显然是为了本国安全的需要,以防御纳粹的威胁。”他断言:“德国要想在黑海沿岸树立自己的势力,或蹂躏巴尔干国家并征服东南欧的斯拉夫民族,这些都是与俄国的利益和安全不相容的。”他预见到德、苏必战,他正在等待那一天的到来,以便能和苏联结成反德同盟。这样深刻的思想绝对可以称得上是远见卓识了。

  宣战后最初的十个月里,双方都在调整各自的战线,一时还没有展开大规模的陆战。法国在沿德国边境设有马奇诺防线,十分牢固,全线都有防坦克战壕,德军是难以从那里突破的,但是,法国北部边界却十分虚弱,由于比利时害怕得罪德国,表示要严守中立,拒绝英、法军队开进它的领土构筑坚固的屏障。这就为德军日后从那里突破、实行迂回包抄留下了隐患。

  英国保卫挪威的战役失败了。英国舰队在成群结队的德国飞机的轰炸下损失惨重,英军只得撤回本国,把挪威的全部港口都丢失了。

  1939年11月,苏联发动对芬兰的战争,翌年3月,芬兰战败投降,全部满足了苏联对它的领土要求。

  挪威战役的失败在英国下院引起强烈的不满,大多数议员都对张伯伦及其政府表示不信任。老牌政治家劳合·乔治的话最尖刻,他说:张伯伦曾一再吁请国人要为战争作出牺牲,这很好,请首相先来带个头,“因为在这次战争中,没有比首相牺牲自己的职位更能对胜利作出贡献的了。”张伯伦尽管恋栈,至此也只得下台了,但是,他仍想让执行“绥靖”政策时的主要助手哈利法克斯勋爵来继承他的位置。哈利法克斯倒有自知之明,关键时刻,他推辞了。这时,全国舆论都倾向于丘吉尔。过去六年来,他一贯大声疾呼要警惕德国的战争威胁,要加强战备,要结成反德联盟,他的话已不幸言中。只有他的崇高威信才能使各党派的联合政府保持团结,只有他的经验和智慧才能领导英国取得最后胜利。5月10日,在研究新首相人选的会议上,平时开会总是滔滔不绝的丘吉尔却缄默不语,此时无声胜有声,战时各党联合政府首相的重任就这样自然地落在他的肩上。他自信对战争的全局有丰富的认识,有资格也有能力领导英国打赢这场战争。那一夜他睡得特别香,指挥全局的大权落在他身上,他倒反而有如释重负之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风云紧急--第一章 胜利者的蠢事

  第一章 胜利者的蠢事

  1919—1929年

  为消灭战争而战——血流干了的法国——莱茵河国界——凡尔赛和约的经济条款——对赔偿的无知——圣·日耳曼条约和特里亚农条约消灭了奥匈帝国——魏玛共和——美国拒绝英美对法保证——克雷孟梭的下台——彭加勒进占鲁尔——马克的崩溃——美国的孤立政策——英日同盟的终止——英美裁减海军——共产主义的儿子:法西斯——第二次大战如何容易避免——一个可靠的和平保证——胜利者忘记了——战败者牢记于心——第二次大战的道德沦落——原因在于未能使德国废除军备。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人们深信不疑,并且几乎普遍地希望世界将享受和平。如果大家恪守正义的信念,根据常理和审慎来处理事情,各国人民的这种衷心热望本来是很容易实现的。“为消灭战争而战”一语,已成有口皆碑,人们并已采取措施,使之成为事实。当时被认为握有美国大权的威尔逊总统,曾使国际联盟的设想深入人心。在凡尔赛的英国代表团,把他的设想加以塑造和具体化,使之成为一种机构,并将永远成为人类艰苦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胜利的协约国,这时至少对他们的外敌而言,是强大无比的。他们必须应付国内的严重困难以及许多他们不知如何回答的难题。位于大半个中欧的变乱祸首的各条顿国家,已匍匐在他们面前;因受德国沉重打击而创巨痛深的俄国,已陷于内战骚乱之中,并逐渐落入布尔什维克或称共产党的手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