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_[英]温斯顿.丘吉尔【6卷完结】(47)

  这实际上就是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的一段话的正式的和合法的体现。这段话是:

  未来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国家,不应重蹈以前的错误:使军队负有它所没有或不应有的任务。德国的军队不应成为保持民族特性的学校,而应该成为促使所有的德国人互相了解互相调节的学校。国家生活中不论有什么分裂的因素,应通过军队来加以统一。它还应把青年人的眼界从其狭小的乡土领域扩大到整个德国国家。他所必须尊重的,不应是他出生地的疆界,而是他祖国的疆界;因为这才是他所要保卫的。

  在这些思想基础上,法律规定了新的军区编制。把陆军编为三个司令部辖区,分设司令部于柏林、卡塞尔和德累斯顿三地。再分成十个(后来改为十二个)军区。每一个军区有一个军,由三个师组成。此外还计划组织一种新部队——即装甲师,并且不久就成立了三个装甲师。

  兵役的详细计划亦经拟定。新政权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把青年组织起来。从参加希特勒青年团起,德国少年到十八岁就在自愿的基础上参加冲锋队两年。根据1935年6月26日的法律,参加劳动营成为每一个年满二十岁的德国男子的一种强迫义务。他必须为国家服务六个月,修筑道路,建造兵营,或填平沼泽,从而使他在身体上和精神上能够适合于尽一个德国公民的最高义务即服兵役。在劳动营中,强调不分阶级,加强德国人民的社会团结;在军队中,则强调纪律和国家领土的统一。

  根据赛克特的建军思想所拟定的训练新军和扩充干部的重大任务,现在开始了。1935年10月15日,希特勒又一次公然违反凡尔赛和约的规定,恢复德国参谋学院,希特勒亲自出席正式的开学典礼,随同参加典礼的有三军将领。参谋学院是金字塔的塔尖,金字塔的基础就是无数的劳动营。1935年11月7日,在1914年出生的第一批青年应召入伍;共有青年五十九万六千人,准备接受战争技术的训练。因此,至少在纸面上,德国的陆军一下子就发展成为一支七十万人的精兵。

  随着训练工作而来的问题,就是筹款重整军备和发展工业以适应国家新军需要的问题。根据秘密的命令,沙赫特博士成为事实上的德国经济独裁者。赛克特的先行工作,现在投入最高级的试验。其主要的困难有二:第一,扩充军官团;

  第二,组织特种兵,如炮兵、工兵和通讯兵。到1935年10月,成立了十个军团。一年以后,又增加两个军团,到1937年10月又增设第十三个军团。警察的组织也成为武装力量的一部分。

  谁都明白,在1914年出生的第一批青年应召入伍以后,其后几年入伍新兵的数量将逐渐减少,这是由于世界大战期间出生率降低之故,在德国和法国,都有同样的情形。因为这个缘故,在1936年8月,德国把服兵役的期限延长为两年。

  在1915年出生的男子约有四十六万四千人,再加上延役一年的1914年出生的兵员,因而在1936年参加正式军事训练的德国男子的人数,达一百五十一万一千人,半军事性的纳粹党所属组织和劳动营还不包括在内。在同一年里,法国军队的兵力,不包括后备军,共有六十二万三千人,其中只有四十万零七千人留驻法国。

  即使是普通的会计师都可以相当精确地预算出来的下列数字,很可以说明问题:

  法国和德国在1914年到1920年出生而在1934年到1940年应召入伍的男子人数比较表:

  出生年     德 国      法 国

  1914      596,000人    279,000人

  1915      464,000人    184,000人

  1916      351,000人    165,000人

  1917      314,000人    171,000人

  1918      326,000人    197,000人

  1919      485,000人    218,000人

  1920      636,000人    360,000人

  3,172,000人   1,574,000人

  这些数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一成为事实之前,它只是警告的阴影。直到1935年,人们所做的一切事情,远远没有使法国的陆军及其庞大的后备军达到应有的兵力和威力,且不说它的为数不少而强有力的盟国了。即使在这个时候,本来还可以利用我们不难取得的国际联盟的权威作出断然的决议,或许也可以阻止这一事态的发展。可以把德国传到日内瓦会议去,请它提出详细的解释,组织协约国联合调查团,调查它破坏和约、重整军备和建立军队的情形。如果德国拒绝,就立即重新占领莱茵河桥头堡,直至德国确实完全遵守和约为止。这还不至于引起有力的反抗,也许不至于流血。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至少可以无限期推迟爆发。法国和英国的参谋人员,对许多事实及其一般趋势是很清楚的,两国政府也不是完全不知道。但法国的政府,由于着迷地玩弄政党政治而频频更迭,英国政府则与此相反,一致同意保持现状,得过且过,也导致同样的弊端。两国都未能采取有力的或断然的行动,尽管这些行动完全合乎条约且也是理所当然的。法国政府并没有由于盟国的压力而全部接受裁军的要求,但法国政府和英国的一样,没有胆识,不能对赛克特在他那时所说的“德国军事力量的复活”进行有效的抵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