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_[英]温斯顿.丘吉尔【6卷完结】(81)

  ※        ※         ※

  但真正的决裂,是由于另一个新问题引起的。1938年1月11日晚,美国副国务卿韦尔斯先生访问在华盛顿的英国驻美大使。他带去罗斯福总统给张伯伦先生的一个密件。总统对于国际时局的日益恶化深感焦虑,提议邀请一些政府的代表到华盛顿,讨论目前纠纷的根源。不过,在他采取这一步骤之先,他愿意和英王陛下政府磋商,想知道一下他们对这个计划的看法,并且强调不要把这个建议的性质和事实通知任何其他政府。他请求英国政府至迟在1月17日前给他回信,而且说明他的建议只有在“英王陛下政府热诚赞助和全面支持”后才向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政府提出。这是一个重大但难以预测的步骤。

  英国大使林赛爵士把这个绝密文件送交伦敦。他附加意见说:按照他个人的看法,总统的计划确实是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真诚努力,如果英王陛下政府不予支持,则过去两年来英美两国进行合作所作出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了。他十分恳切地促请英国接受这个提议。外交部在12日收到这个电文,当晚即抄录送达在乡间休息的首相。第二天早晨,首相回到伦敦,根据他的训令给美国总统发出了一个复电。这时艾登先生正在法国南部作短期的休假。张伯伦先生的复电大意是说,他很感激罗斯福总统的信任,用这种方式来和他商量总统所提的缓和欧洲紧张局势的计划;但他愿意说明自己和德意两国努力达成协议的立场,特别是对意大利方面。他说,“英王陛下政府,就自己方面而论,如果觉得意大利确实愿意为恢复信任和友好关系作出贡献,我们愿意对意大利占领阿比西尼亚一事在法律上给予承认,并且如果可能的话,将先取得国际联盟的同意。”电文又说,首相提出了这些事实,目的是使总统可以考虑他目前这个建议是否与英国的努力有所抵触。因此,暂缓提出美国的计划是否较为明智。

  总统收到了这个答复,感到相当失望。他表示将在1月17日给张伯伦先生一封复信。1月15日晚,外交大臣回到英国。他的回国不是因为首相的催促,首相觉得他不在时照样可以办事。他是因为外交部里对他忠心的官员催促他返国的。

  警惕的卡多根在多佛码头等候他。艾登先生曾作了长期的和艰苦的努力以求促进英美的关系,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十分不安。他立刻打了一个电报给林赛爵士,希望能够减轻张伯伦先生冷淡答复所产生的影响。总统的回信在10月18日晨送达伦敦。信里说,鉴于英国政府正在考虑直接谈判,他同意暂缓提出他的计划,但他说,英国政府打算承认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亚的地位一事,使他感到严重关切。他认为这种承认,对于日本在远东的政策和对于美国的舆论,会发生最有害的影响。当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先生把这封信交给在华盛顿的英国大使时,他更强调地说:“这种承认定将引起一种厌恶之感,而且会使人再引起或者加深不愿替别人火中取栗的顾虑。这将被认为英国牺牲美国密切关心的在远东的利益而在欧洲进行性质恶劣的交易。”

  总统的信件,在内阁的外交委员会多次会议中都被提出讨论。艾登先生取得了内阁对以前的态度的重大修正。大部分阁员认为他已感到满意,但他并没有向他们明白表示事实上他并不满意。经过这些讨论,在1月21日晚,两封公函向华盛顿发出了。大意是说,首相热烈欢迎总统的建议,只不过如果美国的建议在各方面的反应不怎么好,英国政府就不愿分担失败的责任。张伯伦先生希望说明我们并非毫无保留地接受总统所提出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显然不但刺激欧洲的两个独裁者,同样也刺激日本。英王陛下政府也觉得总统没有充分理解我们对法律承认问题的立场。第二封信事实上是解释我们对这件事的态度。我们愿意给予这种承认,只是把它作为对意大利谋求全面解决的一个部分罢了。

  英国大使把他在1月22日向美国总统递交这些文件时同副国务卿韦尔斯先生所进行的谈话向英国政府作了报告。

  他说韦尔斯先生告诉他,“总统认为承认问题是一颗两国非吞下去不可的苦药丸,他希望我们应该一起吞下。”

  罗斯福总统的建议,是利用美国的影响来促使主要的欧洲国家坐到一起,就全面解决的可能性进行磋商;这自然会使美国的巨大力量参加进去,哪怕只是试验性质的。可是这个建议就这样地给张伯伦先生拒绝了。他这种态度很明确地表明了英国首相和外交大臣的看法迥然不同。他们之间的分歧,在以后的一个短时期内仍限于内阁圈子之内,但这种裂痕是带根本性的。张伯伦先生的传记作者法伊林教授对这一段插曲的评述,颇有些意思,他写道:“张伯伦深恐两个独裁者将不理睬这个建议,或者利用民主国家的结成一条阵线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可是艾登回英国之后,的却表示宁可冒这样的危险,也不愿失去美国的好感。这就出现辞职的最初的迹象,但终于找到了一个折衷办法……。”可怜的英国!日复一日过着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它在议会那些滔滔不绝而又温文尔雅的空谈中彷徨地沿着下坡路走下去——向着它本来想避免的那个方向走去。最有势力的报纸的重要文章,除了若干忠实可敬的例外,仍在继续抚慰人心;英国的行径,好像是假定全世界和它自己一样随便,没有谋算而且用心和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