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自己乘汽车经过林茨时,看到车辆拥塞的情形,大为震怒。轻坦克在拥挤混乱的道路上设法开了出来,七零八落地在星期日清晨开进维也纳。装甲车和摩托化重炮只好用火车运到维也纳,用了这种办法才算及时赶到参加仪式。希特勒在兴高采烈或惊惶失措的群众之中乘车进入维也纳的照片,是大家都看过的。但这个神秘性的光荣时刻却有一个令人不安的背景。事实上,德国元首对他的军事机器的明显缺点大动肝火。他申斥他的将领,而将领们也反唇相讥。他们提醒希特勒,说他不听弗里奇的警告,说德国的军事地位尚不能冒大战风险。后来,表面上的样子还是保持住了,正式的庆祝和游行也举行了。星期日那天,在大批德军和奥地利纳粹党人占领维也纳之后,希特勒宣布解散奥地利共和国,全部领土并入德国。
※ ※ ※
里宾特洛甫先生这时正要离开伦敦,返国就任外交部长。
张伯伦先生特别在唐宁街10号设午宴欢送,我和我的妻子应首相邀请出席作陪。席上一共约有十六个人。我的妻子坐在桌子的一端,在卡多根爵士的旁边。正在吃到一半的时候,一个外交部信差进来交给他一封信。他把信封打开,全神贯注地看。接着他站了起来,绕着桌子走到首相的坐处,把信交给首相。虽然卡多根的举动没有表现出发生了什么乱子,但我不由得注意到首相显然有点心神不定。不一会儿,卡多根把信收回重新入座。后来我听说信的内容是说希特勒已向奥地利进军,德国的机械化部队正在迅速地向维也纳推进。宴会仍顺利进行,没有半点停顿。但不久张伯伦夫人从她的丈夫那里得到了若干暗示,便站起来说:“让我们大家到客厅里喝点咖啡吧!”我们陆续走进客厅,在我或者在一些其他人看来,张伯伦夫妇显然希望快点把这个宴会结束。大家都带着一种不安的心情,闲散地站着只等同贵宾说再会。
但里宾特洛甫先生夫妇似乎完全没有察觉到这种气氛。
相反,他们拉着主人夫妇喋喋不休地谈了约半小时之久。有一阵,我同里宾特洛甫夫人谈起来,我以临别赠词的口气说:
“我希望英国和德国将保持友好。”她庄重地回答说:“请你当心不要损害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当然他们都完全知道已经发生了什么事,但他们认为把首相拖住,使他不能去办理公事和接听电话,是一个好策略。最后张伯伦先生对大使说:
“对不起,我得去处理急事。”说完立即走出房间。里宾特洛甫夫妇还是不走,因此我们大部分人都托词脱身回家。我想他们终于也走了。这是里宾特洛甫被绞死前我同他最后一次的见面。
侵略奥地利的暴行和征服这个美丽的维也纳连同它的声誉、文化及其对欧洲历史的贡献,使我受到很大的打击。在发生这些事件的次日,即3月14日,我在下院说:
3月12日事件的严重性,不会是言过其实的。欧洲现在遭遇到一个侵略的计划,这是经过精心策划,在时间上作了巧妙安排而逐步展开的。现在不只是对我们来说,而且也对其他国家来说,都只剩下一个选择:或者像奥地利那样屈服,或者趁我们还来得及采取有力措施把危险消除;如果不能消除,就想办法对付……如果我们坐待事势的演变,那我们对目前可供保卫我们安全与和平之用的资源还要放弃多少呢?
多少个朋友将因而离开我们呢?我们还要眼巴巴地看着多少个可能的盟国先后被推进那可怕的深渊呢?虚张声势的恐吓还要得逞多少次,使恐吓的背后不断积聚力量,变为真正的实力呢?……·比·如·说,·两·年·以·后,·那·时·德·国·陆·军·肯·定·将·比·法·国·强·大·得·多,所有的小国将纷纷从日内瓦溜走,转而向日益壮大的纳粹制度致敬,尽可能为自己取得较好的条件,·那·时,·我·们·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我又说:
维也纳是组成旧日奥匈帝国各国的交通中心,也是西南欧各国的交通中心。多瑙河的一大段现在已落入德国的掌握。
纳粹德国在控制了维也纳之后就可以在公路、航运、铁路各方面对整个西南欧的交通进行军事上经济上的控制。这对于欧洲的结构会发生什么影响呢?对于所谓国际均势,对于所谓小协约国又会有什么影响呢?对于所谓小协约国这个国家集团,我必须说明一下。把小协约国的三个国家分别来看,可以说是三个二等的国家,但它们是很有力量和精力充沛的国家,如果联合起来,它们就成为一个大强国。它们过去和现在都一直根据最密切的军事协定联合在一起。它们联合起来就构成一个大国,成为一个大国的军事力量。罗马尼亚有汽油,南斯拉夫有矿藏和原料。两国都有庞大的军队;而它们的军火主要是捷克斯洛伐克供应的。在英国人的耳朵里听来,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名称似有些怪异。它无疑只是一个小小的民主国家。它的陆军无疑只比我们大两三倍。它无疑只有比意大利大三倍的军火供应。但它仍然不失为一个生气勃勃的民族。他们有他们的权利;有根据条约规定的权利;他们有一条要塞防线;而且他们有着表现强烈的生存意志,有着要求过自由生活的意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