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阻止德国进一步发动侵略,英国政府根据张伯伦先生的决定,在地中海方面谋求同意大利取得和解。这样做就会加强法国的地位,并且使英法两国可以集中力量来应付中欧的事情。由于艾登下台,墨索里尼已得到一定的满足,他觉得自己的讨价还价的地位比以前更为有利了,所以他不拒绝英国这种登门认错的表示。1938年4月16日,英意两国签订了一个协定。这个协定,实质上是英国让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亚和西班牙自由行动,以此来回报意大利对中欧表示难以估计的善意。外交部对这一项交易表示怀疑。张伯伦先生的传记作者告诉我们,张伯伦在一封私人信件中写道:“你真该看看外交部给我的草案;这真是使北极熊也得冻死的。”①
①法伊林,前引书,第350页。
我同外交部一样,对这种做法也有所怀疑:
丘吉尔先生致艾登先生 1938年4月18日
意大利协定当然是墨索里尼的彻底胜利。他在地中海设防来对付我们,他征服阿比西尼亚,他在西班牙横行霸道,现在却获得我们的真诚接受。条约中规定我们非经“事前磋商”不得在塞浦路斯设防,这一点是极其有害的。至于其余部分,在我看来,也只不过是拼凑几句补白罢了。
然而我又认为,要直率地反对这个协定,那还得慎重考虑。这已是既成事实了,并已被称为走向和平的一步。这个协定无疑地可以使地中海的火星不至于燃点起欧洲大火灾。
法国为了不致和英国各行其事,自必如法炮制,以求自卫。最后,还有这样一个可能:墨索里尼可能为了他自己的利益而阻止德国干预多瑙河盆地。
在我作出决定之前,我希望先知道你的看法和意图。我以为英意协定只是第一步;而第二步就是企图同德国搞一个类乎更冠冕堂皇的协定,一方面用以抚慰英国人民,同时又让德国的军事力量不断增长,使德国的东欧计划日趋完备。
上星期,张伯伦曾秘密向(保守党协会)全国联合会执行委员会说,他“没有放弃同德国达成同样协议的希望”。他们对此表示冷淡。
与此同时,我们在空军方面的进展越来越使人失望……
艾登先生致丘吉尔先生 1938年4月28日
……关于意大利协定,我同意你信中的意见。墨索里尼所给予我们的,只不过是以前曾经答应过而又被他自己破坏的东西。除此之外,只有把军队从利比亚撒出这一点是新的,他派到该地的军队,其原来的目的,也许纯属扰乱性质。现在显然正像我以前所预料的一样,墨索里尼在罗马会谈开始以后,仍在西班牙继续进行干预。如果这种干预是使佛朗哥取得胜利所必需的话,那么,要是还有人竟然相信墨索里尼肯停止干预,他可真是个乐观主义者。
作为一种外交手段来说,这个协定中所规定的内容,实行起来恐怕也困难重重。它要等到意大利离开西班牙之后才能生效。但是几乎可以肯定,这一点必须要多少个月之后才能办到,而且重要的并不在于意大利步兵是否留在西班牙,而是在于他们的专家和德国人都坚持有权呆在那里,这就使将来要确定是否已经撤退十分困难了,但也许有人对这一点并不在乎。
其次是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亚的地位问题。据我所知,那里的情形不但未见改善,反而有日趋恶化的趋势。我担心在这个时候承认意大利的地位,就会大大地损害我们在阿皇几百万有色臣民中的威信。
我对于你之认为必须以审慎的态度来对待协定这一层,是完全赞同的。毕竟现在它还不是一个正式协定。如果我发表什么言论可以被认为更有碍于协定的实现的话,那当然是我的过错了。这也是我在辞职演说和在利明顿的演说中答应不这样做的。
据我看来,国际局势中最令人焦虑的事情,却在于紧张局势的暂时缓和,因为这也许会被人用来作为松懈国防努力的借口。鉴于时局的严重,这种努力实在做得太不够了……
希特勒正警觉地注视着局势。对他来说,使意大利在欧洲危机中最后同他站在一起,也是很重要的。4月底,他和参谋长们举行会议时,就考虑要加紧进行了。墨索里尼希望他可以在阿比西尼亚自由行动。在这一冒险行动中,他虽然已获得英国政府的默许,但也许最终还需要德国的支持。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就必须接受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所要采取的行动作为交换条件。这个问题必须加以解决,以便在解决捷克问题时意大利能参加德国的一边。柏林方面当然要研究英法两国的政治家们的公开言论的。西方两个大国劝捷克人为了欧洲的和平要有理性,他们这种意图曾使柏林方面感到满意。亨莱因领导下的苏台德纳粹党,现在又提出在这个与德国相邻的地区实行自治的要求。他们的步骤已在4月24日亨莱因在卡尔斯巴德发表的演说中加以宣布了。接着,布拉格的英法公使立即往见捷克外交部长,“表示希望捷克政府作最大的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5月间,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日耳曼人奉命加紧进行煽动。
5月12日,亨莱因访问伦敦,目的是让英国政府更详细地知道他的同胞所受到的迫害。他表示希望见见我。于是我安排第二天在莫佩思大厦和他谈话,当时在场的还有阿奇博尔德·辛克莱爵士。由林德曼教授担任翻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