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海军上将与我对上述诸要点的意见完全一致。
2.在联合参谋长委员会讨论期间,美方代表曾表示担心一旦德国被击败后,我方会退出战争;在获悉此情况后,我认为要用明确的言辞来表示,此事不但与我国利益有关,且与我国的荣誉有关,英国议会与英国人民在击败德国后,将尽全力击败日本的决心是无庸置疑的。我认为这样表示是应当的。我还表示,我坚信战时内阁完全愿意就此问题与美国签订正式协定或条约。“Q”海军上将没有理会这个建议,他说他深信美国与英国在这个问题上完全是一心一德的。但他又说,如果可能的话,倒是应与俄国明确约定——必要的话,可以是秘密的——在一旦德国战败后,他们将参加对日作战。
3.在大原则上达成协议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将在以后十日内研究方式与方法。有大量的细节工作需要完成,因此我认为在未来这几天内他们应当一直在一起。无论如何,不出六个月,还必须举行一次同样性质的会议。马歇尔将军特别强调有此必要。
4.我在全体会议上提出,在适当时机,应由亚历山大担任艾森豪威尔的副总司令,因为我认为这是提出这个问题的好机会。马歇尔将军与金海军上将对此意见极为欢迎。空军司令这一难题正在积极考虑中,我深信将得到圆满解决。
5.马歇尔将军对坎宁安海军上将在盟国在北非的作战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深表钦佩,并要求将此意见列入正式记录,此事应让战时内阁知道。坎宁安领导海军的才能是杰出的,他的智慧与意见对艾森豪威尔将军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帮助。
“Q”海军上将也热烈赞扬了陆军元帅约翰·迪尔爵士。美方人士现在已把他看成是在军事方针上美方参谋长和英方参谋长之间不可缺少的桥梁。
6.我们正预备起草一项有关此次会议的情况的声明,以便在适当时机对记者发表。我们打算在此项声明内宣称,美国与大英帝国决心将战争毫不容情地进行到底,直至德日两国“无条件投降”为止,不知战时内阁对此有何意见,希能见告。文中不提意大利,是有意促使三国早日散伙。总统赞同这一作法,因为它将鼓舞我们在各国的朋友。
7.在会议结束时,还须起草一份致斯大林总理的声明。
我们认为在此项声明中应申述英美两国的共同意图,但不应带有任何允诺。
8.上述情况,系伊斯梅将军根据我的指示写成的,尽管它所描述的是会议目前的情况,并且,正如诸位阁员所知道的那样,是和我们的共同意愿完全符合的;但也必须承认,与英美两国所拥有的巨大的力量相比,我们所采取的军事行动合在一起,其规模还是微不足道的,要是和俄国所作的巨大努力相比,就更藐小了。我觉得总统也会有同感,因为霍普金斯在昨天还向我谈过这件事,他说,“还可以,不过不够。”
尽管把我们在海空两方面所作的巨大努力考虑在内,我仍然对此深有感触,在以后的会议期间,我们必须致力于使我们的打击更为沉重。
※ ※ ※
读者应当注意上列电文中的第六段,因为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使用了“无条件投降”这句话,而这件事曾引起了争论,这些争论在本书中还要出现,而且人们也还必然会长期争论不休。无论是在英国或美国,都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这句话拖长了战争,正中独裁者们要迫使德日两国人民和军队决一死战的下怀。我本人并不同意这种看法,其理由在本书中将要谈到。由于我个人已经发现,我的记忆力在某些事情方面已出现了毛病,因此最好还是根据我的记录来如实地叙述。埃利奥特·罗斯福在他的书中声称,总统是在一次晚餐席上用了这句话的。据他说,我当时“想了一下,皱了皱眉,又想了一下,最后脸上泛出微笑,终于说‘这句话好极了’”,还说我那天晚上喝最后一杯酒时的祝词是“无条件投降”。我丝毫也不记得这些私人间的、非正式的交谈了,因为当时的谈话是随便而不拘形式的。但是,在我和总统的正式会谈中,无疑是一定会谈到这个问题的。不然怎么会有第六段呢。
战时内阁的记录表明,这个问题是在1月20日那天下午的战时内阁会议上提出的。会议所讨论的,似乎还不是“无条件投降”这一原则,而是是否应将意大利除外这一问题。因此战时内阁便在1月21日发出了下列电文,我当然马上就收到了。
副首相及外交大臣致首相
内阁一致认为,如将意大利除外,恐有不利,因为那样的话必然会在土耳其、巴尔干诸国以及其他各地引起疑虑。我们还认为这样做对意大利也并不会起什么么好作用。如果让他们知道大难即将临头,反倒更会使意大利的士气产生对我们有利的影响。
因此,毫无疑问,我的确曾将当时正在起草中的联合声明里的“无条件投降”这句话告诉过战时内阁,他们也绝未对此表示任何反对。正相反,他们只希望意大利不应排除于这范围之外。我并不记得,手头也没有任何记录可以表明,在我收到内阁的电文以后总统和我曾就此问题交换过意见,很可能这是因为事务繁忙,特别是吉罗与戴高乐的关系问题以及和这两个人会谈之故,所以我们两人没有再提及这一问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