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了一个"独立工人委员会"同马克思主义的工会组织进行斗争。但是,他所拉到的会员从
来没超过40个。
1919年1月,德莱克斯勒的委员会同一个称做"政治工人集团"的团体合并。后者原
来是由一个名叫卡尔·哈勒的报社记者领导的。新组织的成员不到100个,名叫"德国工
人党",由哈勒担任第一任党的主席。
这个组织规模很小、默默无闻的德国工人党,后来发展为制造恐怖、给世界人民带来深
重灾难的德国纳粹党。
第二天清早,希特勒起床后记起了那本小册子,于是取出来阅读。
小册子的书名叫《我的政治觉悟》。令希特勒惊奇不已的是,这本小册子里所反映的许
多思想正是他本人过去曾蒙发、确立起来的思想。德莱克斯勒的主要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以
工人阶级为基础",然而不像社会民主党,却要保持强烈的民族主义的政党。这引起了希特
勒的极大兴趣。
恰好这一天,希特勒又收到一张明信片,通知他已被接受为德国工人党。希特勒当时无
意参加一个现成的政党,他想自己创建一个。他本不想理会这一帮人,但出于好奇心,他又
去参加了他们的委员会会议,会上,他说明来意和不想参加组织的原因。
会议是在一家酒馆举行的。在一盏昏暗的煤气灯下,围着桌子坐着四个青年,他们先读
了上次会议的记录,对秘书投了信任票。接着,司库作了帐目报告——这个组织一共只有7
马克50芬尼的经费——也对司库投了信任票。这也记入了会议记录。
希特勒看着这样一项一项的机械程序腻烦极了,"讨厌啊,讨厌!这是最糟糕不过的俱
乐部生活!难道要我参加这个组织吗?”
回来的晚上,希特勒辗转不眠。他再三考虑:“我不名一文,没有收入,这一点在我看
来倒是最可以忍受的,而比较困难的则是,我是个无名之辈,侥幸活着或者死去,连最近的
邻人也不会加以注意。此外,还由于缺乏教育而必然引起的困难……”
经过两天的深思熟虑后,希特勒终于决定要参加这个党。他说:“这是我一生中最有决
定意义的一个决定。跨出了这一步以后,就再也没有退路,也不可能有退路了。”
阿道夫·希特勒终于成为德国工人党委员会的第七名委员。
诸位切切不可小看这个第七名委员,这已成了他日后飞黄腾达的重要转机。
在这个微不足道的政党中,有两个人对日后希特勒的崛起起了重要的作用。
恩斯特·罗姆,慕尼黑陆军第七军区参谋部的上尉,他在希特勒之前参加了这个党。他
是一个体格魁梧的职业军人,脖子粗得像头公牛,眼睛细小像只肥猪,脸上伤痕累累,上半
截鼻子在1914年被子弹打掉了。这家伙生性爱斗殴,有“天赋的组织能力。”
如同希特勒一样,他对民主共和国和他认为应该对之负责的"十一月罪人"怀有强烈的憎
恨。他的目标是重建一个强大的民族主义的德国,他同希特勒一样认为,只有靠一个以下层
阶级为基础的政党才能做到这一点,他本人就是来自这个阶级。他是一个狠毒、无情、敢干
的人。他参与建立了第一批纳粹党的打手,后来扩建为冲锋队,一直由他领导,直到193
4年被希特勒处决为止。
罗姆不仅给纳粹党带来了大批退伍军人和自由团义勇军,成了该党初期的骨干,而且由
于他是控制着巴伐利亚陆军的一名军官,也为希特勒和他的运动取得了当局的保护和支持。
没有这种帮助,希特勒要想煽动人民推翻共和国的运动,也许是无法施展的。可以肯定,没
有巴伐利亚政府和警察的容忍,他是不可能安然无事地采取他的恐怖和恫吓手段的。
狄特里希·埃卡特比希特勒大21岁,常常被称为是"国家社会主义"的精神上的奠基
人。
这家伙是一个机智的新闻记者,同时又是一个平庸的诗人和剧作家。他翻译过易卜生的
作品,写过一些从未上演过的剧本。在柏林,他曾经像希特勒在维也纳一样,过了一阵子穷
困潦倒的流浪生活,成了一个酒鬼,吸过吗啡,据说还进过精神病院,在那里他才总算能把
自己的剧本上演,让病人当演员。
战争结束后,埃卡特回到故乡巴伐利亚,在慕尼黑艺术家汇集的勃伦纳赛尔酒馆里,在
一群钦慕者面前,宣传亚利安人的优越性,主张消灭犹太人,推翻柏林的"猪猡"。
“我们需要一个头子,他要能够吃得消机枪的声音。群众是需要吓一吓的。我们不能用
军官,因为大家现在不再尊重他们了。最好是一个能说会道的工人——他不需要什么脑筋—
—他必须是个单身汉——。”
这个酗酒的诗人,在希特勒身上发现了他一直在寻找的人。他成了这个新起的年轻人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